8月20日下午,深圳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在龙岗区召开。深圳市各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特区40周年,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划之年,率先构建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进一步发挥文物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上,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绍华作工作汇报,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德平汇报大田世居保护与活化利用案例。深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与盐田区、大鹏新区、深汕合作区代表签订《深圳市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

文物保护体制机制、运用模式创新激发新活力

深圳市现存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共有110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11处、市级37处、区级91处。“深圳南头古城游径”、“深圳大鹏所城游径”及“深圳赤湾炮台游径”列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深圳蛇口改革开放历史文化游径”、“深圳土洋东纵抗战史迹历史文化游径”及“深圳大鹏明清自然村落历史文化游径”等列为首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

在去年,中英街界碑、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成功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个。

近年来,深圳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深圳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若干措施》出台,将文物建筑纳入城市更新容积率转移奖励政策,对非国有文物数量占比80%以上的深圳来说意义重大,可有效解决非国有文物建筑产权困境,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共赢。

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运营模式,引入新业态,探索文物+旅游、文创、科技、影视等多功能创意特色文化空间发展,福田区华强北博物馆开创国有博物馆社会化运营先河,宝安区启动了以“影视+”为核心的清平古墟影视小镇项目,龙岗区开展了田园文博综合体特色文旅项目——大田匠作文化村建设,龙华区助推观澜古墟文旅融合,坪山区打造了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结合的城市书房。

文物建筑利用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力。如龙岗区印发《龙岗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率先在全省出台未定级文物保护管理规定及活化利用创新政策。利用古建筑改造利用为“客家民俗博物馆”“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劳务工博物馆”等博物馆、纪念馆场所,充分发挥文物建筑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争取孔子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尽快在深圳建立分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深圳博物馆事业全面掀起建设高潮。全市已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共有54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8家,非国有博物馆3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三级博物馆5家。南山博物馆、龙岗文博展览馆相继开馆,福田华强北博物馆、安托山博物馆群、二线关博物馆、咸头岭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前期工作也持续推进。

陈绍华发言中表示,深圳未来将推进实施一批重点文博工程项目。推动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做好大鹏所城、土洋东纵司令部旧址、中英街界碑等三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南头古城整体保护利用工程、龙田世居整体维修工程,以及咸头岭、屋背岭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

将加快推进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自然博物馆、国深博物馆等重大博物馆项目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开放;继续加强与国家级博物馆的深度合作,争取孔子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尽快在深圳建立分馆;继续推进二线关博物馆、“安托山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场馆建设。

加强文物流通:建立文物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

如何在保护文物中创新探索并实现城市有机更新?深圳将打造一批文物保护利用品牌项目。做好“大鹏古城”“南头古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区”项目。推广“大田世居”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实现每区都有2-3个传统建筑和古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留住乡愁,激活休闲康养、体验旅游等产业。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建设,大力推介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休闲旅游、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做强文旅融合发展品牌。

以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工作试点为契机,培育壮大文化消费新动能,推动与腾讯、百度等企业战略合作,搭建文物博物馆单位文创产品孵化推广平台,建设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以“让文物活起来”为切入点,继续深化文物活化利用。推动《深圳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措施》出台,完善文物保护利用相关制度规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文物与科技融合,创新文物活化利用模式。加快推动文物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

利用深港澳地区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天然条件,推动跨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选取湾区内海防遗址、客家围屋等同类型文化遗产作为跨界保护对象,联合粤港澳文化部门共同开展保护研究和利用宣传。深化粤港澳片区博物馆馆际交流,策划举办体现粤港澳人文精神的主题展览,推动重点博物馆与粤港澳地区博物馆在展览、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在文物流通领域方面,将继续争取国家文物局支持,在深圳开展文物流通领域改革,建设成为全国文物流通领域改革“试验田”。争取在保税仓、自贸区设立文物保税仓项目,鼓励引导增加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供给,建立文物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试点引入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规则,推动国际国内著名拍卖企业在前海自贸区和保税区设立分支机构。

将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纳入市、区“十四五文化文物规划”

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对深圳市文物工作表示肯定。“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的信心,但也要注意到深圳市文物安全工作有待加强、人员机构力量严重不足、保护文物的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总的来说,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保护文物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为将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陈绍华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市文物系统要统一认识,认真谋划,把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纳入各项工作任务中,纳入市、区“十四五文化文物规划”中,在坚持保护为主的同时,持续推动“让文物活起来”。

他提出,全市文物系统要深入一线、加强调研,充分了解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活化利用的难点,增强文物利用政策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吸引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推行文物利用负面清单制度,让社会力量进的来、留得住、能发展。

未来深圳市文物工作有八点规划,一是积极做好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工作、二是推出一系列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三是推进实施一批重点文博工程项目、四是继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五是努力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六是打造一批文物保护利用品牌项目、七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传播推广、八是推动跨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南方日报记者】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