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皂角米的致富路:从贵州山区到广东餐桌
南方网讯(记者/许萌萌张瑞霖)正午阳光下,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点——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山地上,一片片的皂角树正在吐绿。与此同时,广东食客坐到老字号广州酒家的餐桌前,发现菜单上新了一系列“皂角米”的菜式。
不要小看这一粒皂角米,它可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利器”,帮助织金当地的村民鼓起了腰包,也改变了织金的产业结构。
皂角已成织金当地主要产业。摄影张瑞霖
它是如何走出大山,跨越千里,从贵州毕节来到广东餐桌?8月26日,南方网记者在内的广东采访团走进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了解一粒皂角米的致富路。
山地上种“软黄金”:小镇皂角产业年产值4亿元以上
猫场镇位于织金县东南部,山多土少,土地贫瘠。由于传统农业无法满足生活需求,不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女性及老弱则因照顾家庭无法离乡,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力剩余。
另一方面,猫场镇在内的织金县种植皂角树由来已久。但以往村民只是在房前屋后零散种植,未形成规模化产业。
猫场镇山上种满了皂角树。摄影张瑞霖
如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盘活闲散劳动力促进就业?当地政府部门看到了一直以来在身边的希望——皂角产业。
猫场镇镇长向广东采访团介绍皂角种植情况。摄影张瑞霖
猫场镇镇长陈运兴介绍,镇里引进三家公司,在皂角种植方面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两种模式。如今,全镇的皂角种植达到3万7千余亩。
此外,猫场镇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镇从事皂角精加工企业有90余家,每年采购皂角籽4000吨,加工成品皂角精1600余吨销往各地。按市场平均价30万元/吨的标准计算,猫场镇皂角产业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
家门口的灵活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现在国家很好,养老金啊贫困户啊各种政策,真的很好”,猫场镇高克村67岁的顾天珍即使跟记者聊天,手上的活儿也没闲下来。她左手伸进围兜掏出一把皂角米,熟练地一搓一捻,皂角米黑色的外壳就被剥了下来,露出莹润通透的肉身。这个小小的动作是皂角产业加工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剥皂角。
因机器加工过程中对皂角损耗较大,剥皂角这一工作是靠传统人工来完成。
这份工作,顾天珍做了20多年,“就在家门口,方便,可以照顾家里的老小“。至于收入,她说如果一家老小都来帮忙的话,一个月可以拿到两三千块钱。顾天珍的儿子在贵阳打工,每个月的收入跟她在家剥皂角挣到的钱差不多,“如果没有一些人情来往的话,收入足够了”。
黄仁敏剥皂角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摄影许萌萌
旁边的同村村民黄仁敏也接连点头,表示同意。黄仁敏家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女儿分别在上海和武汉读大学。她利用闲暇时间剥皂角月收入能达2000元左右,加上丈夫在贵阳打工每月收入4500元,两夫妻足以负担得起家庭开支和女儿们的生活费用。
猫场镇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增收。摄影张瑞霖
像顾天珍、黄仁敏这样的情况在镇上很常见。据悉,目前猫场镇皂角产业带动4638户20785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423户5863人。村民们靠自己的闲暇时间努力增收,收获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幸福生活。
东西扶贫协作结硕果:每年皂角在广东的销量占全国四成
“今天上午,深圳还有一家企业找我下单”,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谢伟打开微信,仔细确认了下聊天记录。
自东西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广东市场就向皂角米敞开了大门。以往多销往云南和贵州的皂角米,乘着政策的东风来到了珠三角。广东在皂角市场推介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广州市花都区与织金县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关系,在广州江南果蔬市场专设“织金优质农特产品销售中心”;广州一家电商公司打造了148个“织货出山”销售点等。
广州市花都区与织金县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关系。摄影许萌萌
据谢伟介绍,2018年以来,仅皂角米这一产品每年在广东的销售额可达到2亿多,其销量占到了全国销量的40%。
皂角米广东销量占到了全国四成。摄影张瑞霖
进入广东的皂角米都去了哪里?其中有一部分通过粤菜师傅的厨艺到了餐桌上。
今年7月份,广东老字号餐饮品牌广州酒家集团也加入了皂角米产业扶贫项目,短短一个星期内,开发出鲍汁雪莲烩野米、鲍汁雪莲豆腐煲、雪莲子烩黑金豆腐等特色菜式点心,助力消费扶贫。据悉,广州酒家集团等企业将进一步推动皂角米产品工业化和产业化,源源不断地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广东力量。
(注:皂角米,亦称雪莲子、皂角精和皂角仁,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膳食纤维,有植物“燕窝”的美誉。皂角树一般6-8年才能开花结果,可提供或加工为皂荚、皂角豆、皂角皮、皂角粉、皂角刺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