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后山地上,阿旺次成家的樱桃树、苹果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来年收成应该不错。”望着20多棵果树,阿旺次成咧嘴笑了,儿子达娃扎西和女儿德吉曲珍从地里摘了成熟饱满的豌豆荚,准备回家。

这是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谭琼的藏族“亲戚”。今年4月,谭琼来到距离林芝米林县城16公里的彩门村,与阿旺次成一家结对结亲,从那时起,他们便成了没有血缘的亲人。在谭琼等人帮助下,阿旺次成一家走出疾病带来的阴霾,逐渐有了起色。

跨越高山,守望相助。越来越多的广东援藏干部与林芝当地群众结亲,尽心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引导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教育、医疗、产业等领域,各种形式的“结对结亲、交流交融”活动不断开展,已经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增进粤藏情谊的生动实践。

树信心▶▷“等游客多了,果树也结好了果子”

“最近妹妹的病情怎样啦?”一进阿旺次成家,谭琼就问兄妹俩。

“上次看了医生,吃药之后,就没再发病了。”德吉曲珍回答。

达娃扎西今年高三毕业,去年查出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吃药控制;妹妹德吉曲珍自幼患有癫痫,18岁了还在读初二。他们的妈妈加安拉姆为了照顾孩子不能离家,只能在家务农。阿旺次成两年前借钱买了运输车,在务农之余跑跑运输,这是一家四口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如何过好未来的生活?阿旺次成琢磨过很多遍。他不想总被动地接受帮助。看到广东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扶持彩门村进行景区提升工程,当谭琼询问需要哪些帮助时,阿旺次成说,希望在房前屋后种上果树。“等到游客多了,果树也结好了果子,可以供游客采摘。”

阿旺次成还主动提出要求,果树分不同品种,要错开挂果期,确保整个旅游旺季期间都有果实挂枝头。

很快,援藏干部和西藏圣域农牧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将17棵分早、中、晚熟的苹果树和5棵樱桃树苗运到了阿旺次成家,并指导阿旺次成种好。

果树种下了,兄妹俩的病情可不能拖,尤其是德吉曲珍的癫痫时常发作,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业。谭琼带着她找广东援藏医疗专家邢世会就诊,做了核磁共振等检查,7月初就把后续的治疗方案确定下来。

日子在慢慢变好。再来到阿旺次成家时,这家人再不是愁眉不展。家里买了几头藏猪,在山上放养;果树下套种了玉米、豌豆,另一块地则种下了牧草,没有一块地闲置。

“谭琼阿姨经常告诉我们要乐观、要自信,以后找一份好工作,照顾好家里人,我肯定能行。”达娃扎西说。

在彩门村村委会的门口,“扶贫先扶志”的标语格外醒目。谭琼说:“物质上的帮扶只是第一步。援藏队组织开展结对结亲活动,更重要的是帮助这些家庭树立自力更生的信心。”

丹娘乡鲁霞村,普布拉姆的丈夫前些年因尿毒症去世,她在村里打零工养活家里两个高龄老人和小孩,心态一度崩溃。好在家里来了一位“亲戚”——去年年底,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林芝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刘光明和普布拉姆家结对认亲。

“我觉得这些地方可以帮到你,你是怎么想的?有哪些打算?”在普布拉姆家“走亲戚”时,刘光明不仅送来生活必需品,还常常鼓励她要积极面对生活。

“生活还是要继续,不能总依靠别人,我要自己振作起来。”在刘光明的耐心引导下,普布拉姆重燃了生活的希望。家里两层楼的房子空出了一些房间,她打算收拾干净开间民宿。“这样既可以多挣些钱,又可以在家里照顾家人。”

找路子▶▷发展乡村旅游业,机会变多了

结对结亲改变的不仅是普布拉姆、阿旺次成的家庭。他们的故事在村里成了典范,带动村里逐渐形成了劳动致富的良好风气;广东援藏干部的到来,结对结亲活动的开展,助力推动林芝地区乡村振兴,让这些昔日的小山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蜕变。

“广东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和我们两个自然村20多户人结对结亲,除了解决日常的生活问题,还计划对村子进行整体打造、提升,投资产业项目,还帮我们加强人才培养、基层党建工作等。”丹娘乡人大专职副主席次仁白珍说,“结对结亲带来的改变,更多体现在村民精神面貌的提升。从等人帮、靠人帮,到现在主动想法子、找路子脱贫。”

在鲁霞村,广东援藏工作队准备物色十余户合适的家庭发展民宿,帮村民吃上“旅游饭”。消息一传出,很多村民都主动报名,希望通过开民宿增收。

“过去,我们的收入最主要靠种地、养殖,或者到拉林铁路建设工地打工,挣钱很辛苦。旅游业发展起来,机会变多了。”在彩门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如今,在广东援藏工作队的帮扶及结对结亲活动的带动下,彩门村也迎来新的机遇。依托桃花大道的优势,彩门村慢慢发展起集生态采摘、民俗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

今年,村里还将在援藏资金基础上,整合米林县800万元资金,总投资5050万元集中建设彩门村域范围内的米林县环雅江乡村振兴产业带(江北一期)项目,未来这里将建成民俗旅游示范村、藏东南土特产及农牧产品集散中心。

阿旺次成家正是看准“吃旅游饭”的好机会,主动向援藏干部提出要求,在获得最关键的启动助推力后,顺势而上,摸索出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新道路。摆脱困境,突破瓶颈,彩门村正朝着建成小康村迈进。

心连心▶▷几乎每位援藏干部都有“亲戚”

“谢谢你们这么远过来看我。”翻山越岭驱车2个小时,广东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墨脱县工作组来到67岁的门巴族白卓玛家。这是半年内工作组第三次上门为老人送医送药,老人早把工作组成员当成了亲人。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黄叙浩郭冬冬发自西藏林芝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154名援藏干部采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方式,先后与163户690名农牧民群众结亲,几乎每位援藏干部都有一户或多户“亲戚”,累计结对帮扶1000多名困难群众,为结亲对象办实事好事近400件。此外,广东实现67个市县(区)与林芝66个县乡结对帮扶全覆盖。

结对结亲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结对结亲、交流交融”活动也密集开展,推出了“名校+”“院包科”“师带徒”等多种交往交流形式——

60所广东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结对林芝44所学校,155名优秀大学生赴林芝开展支教工作;

12家广东省“三甲”医院支援林芝市人民医院18个专科专业建设,18位组团式医疗援藏人员传帮带徒弟38名;

学藏语、唱藏歌、跳藏舞、叙粤藏情,与当地老百姓开展“粤藏一家亲”主题活动……

“林芝良好的发展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亲商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广东几十家企业上百个项目落户林芝,既打开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梦想之门,又推动了林芝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了粤藏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在今年8月初举办的2020年广东省对口支援林芝项目对接签约暨旅游招商推介会上,刘光明在讲话中说。当天,智力援藏、消费援藏、产业援藏、旅游援藏等四批项目现场签约。

“我们要‘钉钉子’把‘结对结亲’工作做扎实,让各族同胞切实感受到我们援藏队员是全心全意的,是能够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刘光明说。“广东援藏工作队要利用好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两地桥梁作用。”他透露,“十四五”期间,广东援藏工作队还会推动农村地区互访,挖掘林芝藏医药等文化资源,加强粤藏两地文化交流,打造一批促进民族交流、民族团结的文化品牌。

■链接

“茶+旅”为青藏高原“江南茶谷”注入新动力

黄色的砖墙上,五羊雕像、广州塔图案拼贴在绿色茶田中,远处是连绵雪山……最近,西藏易贡茶场体验店在林芝市开业,体验店兼具广东、西藏元素的外墙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店里,红茶、绿茶、藏茶琳琅满目。随着“产销一体化”新模式成型,来自西藏波密县的“易贡香”将从西藏飘香全国。

易贡茶场有关负责人介绍,因为独特的制作工艺,“易贡砖茶”在2017年成为林芝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10年对易贡茶场开展援藏帮扶起,广东先后已有四批援藏工作组进驻茶场。在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推动下,雪域高原茶已成为易贡的闪亮名片。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易贡茶场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易贡茶场将紧紧围绕‘擦亮西藏茶叶品牌、打造红色茶旅小镇’核心援藏目标,继续发挥‘绿’与‘红’的优势,通过‘茶+旅’的发展模式,为青藏高原‘江南茶谷’注入新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