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今天,广东低风险地区中小学生如期返校,全面恢复正常学习生活秩序。他们中有不少成为“幸运儿”,在家门口便能上新建学校、享受优质教育。

更加均衡优质的教育,始终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核心诉求。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期待,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二孩”入学高峰到来、常住人口增加,广东珠三角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凸显。近年来,全省进一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加城镇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珠三角城市增加学位供给成效如何?如何破解瓶颈问题?通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采访,南方日报、南方+今起推出“学位攻坚战”全媒体报道,分析各地破解学位供给的规划土地、资金投入和办学水平瓶颈问题的经验做法。敬请垂注。

不久前,广州南沙启用湾区实验学校、广大附中南沙实验学校等4所新建学校,令家长们振奋不已:这些家门口好学校占地面积约720亩,将提供1万多个优质学位。

优质学位供给能力,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珠三角城市增加学位供给成效如何?

开学前夕,记者深入珠三角各地调研发现,经过两年多的学位攻坚战,今年各地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大幅增加,基本够用。但仍有个别地方学位供不应求。

学位攻坚战两年前打响

新建扩建、改造提升、优先配套……学位攻坚战自2017年年底打响,如今进入收获期。然而,学位在增加,常住人口也在增加,一些地方的学位供给压力仍未得到缓解。

有人说,大城市的学位问题是“甜蜜的负担”。

从城市吸引力来看,广东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去年底常住人口11521万,比上年末增加175万,已连续第5年实现百万级的常住人口增量,始终全国领先。

从在校生来看,广东去年小学在校生数量达到1033万,首次超越河南,跃居榜首。全省小学生数量每年增量都超过35万人,且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区域的吸引力、竞争力增强,但也倒逼着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提升。

早在2017年年底,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要求每1000人口要配备幼儿园学位40个、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位80个、初中学校阶段学位40个,各地要科学地预测未来五年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的需求,并提前做好准备。

一场学位攻坚战迅速打响,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开始进入收获期——

广州实施中小学校三年提升计划,至今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5.78万个;

深圳今年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30所、高中学校2所,分别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万个、公办高中学位6150个;

东莞5年内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推动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31所,今年已完成21所,新增公办学位约2.67万个;

佛山实施义务教育五年提升计划,至今已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3所、幼儿园87所,分别新增学位12.7万个、3.5万个;

江门新建学校29所,新增学位5.26万个,进一步满足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入园需求。

学位在增加,常住人口也在增长,一些地方的学位供给压力仍未得到缓解。

今年上半年,受人口持续增长、挖潜扩班没空间、消除大班额影响,深圳罗湖的学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相关部门提醒“部分学校学位特别紧张,请各位家长提前做好预判和安排”。东莞的塘厦、莞城、东城等镇街也发出学位预警信号,提醒短期内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新增公办学位需求。

“广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供给总体上可满足需求、继续挖潜。”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说,由于广州市域面积较大,部分区域外来人口导入快、导入量大,适婚适孕阶段年龄人口集中,仍然存在一定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学位供求矛盾。

“微改造”释放办学空间

对老城区、主城区来说,增加教育用地指标很难。近年来,“微改造”成为突破办学空间瓶颈的一把利剑,加速中小学学位提质增量,办小而美的幼儿园,正在成为一股新风尚。

大城市新改扩建学校,增加学位供给,最大难点在土地。珠三角的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有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可谓是寸土寸金、寸土难求。对于发展成熟、用地相对固化的老城区、主城区来说,增加教育用地指标更是难上加难。

近年来,“微改造”成为突破办学空间瓶颈的一把利剑,加速中小学学位提质增量。“地段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7年从每个年级4个班,扩招到每个年级7个班。”广州市协和小学校长孔祥明说,两年前该校启动了微改造工程,将校门、围墙、风雨连廊、教学楼修缮改造,充分释放办学空间。

同时,全省多地还通过置换和拆并整合等方式,结合城区“三旧”改造和区域用地功能调整,确保老城区幼儿园、中小学校用地面积达到规定标准。

建成一年多的东莞平乐坊小学,是老城区教育扩容的代表。这所学校利用莞城运河小学旧址高标准建设,建成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运动场地1800平方米。“移笋栽竹法带动平乐坊小学的发展。”莞英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黄旭珍说,集团探索“名校+新校”样式,将龙头学校的品牌、管理、资源等作为强壮母体的“笋芽”来培育,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

江门把蓬江老城区的初中搬迁到城区外围,建成寄宿制学校,把老城区初中原址改建符合标准化学校要求的小学,分流周边生均占地、生均建筑面积和生均运动场地不达标的小学生源。新会老城区则把葵城中学、圭峰小学、平山小学和红卫五显小学改制为公办学校,新增免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公办学位13521个。

办小而美的幼儿园,正在成为一股新时尚。

广州天河是国家级CBD所在地,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快速流入,学位压力持续增加。近年来率先在全市试点“两放宽、两提高”微小型幼儿园,出台《微小型幼儿园开办工作指引》,放宽办园规模、放宽生均面积,提高师资质量、提高监管能力,在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鼓励社会力量自找合适场地办园。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王海鸿说,今年要实现公办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50%、80%的目标,3年内要新增2.4万个中小学学位。

“大手笔”增加教育用地

增加土地供给,实现教育用地规划、建设一体化,是打赢学位攻坚战的最实用一招。舍得投入土地、办好教育,才能为人才流入形成大吸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大空间。

8月的江门市蓬江区热火朝天,范罗冈小学滨江校区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砌砖、浇筑。目前该工程主体已封顶,预计年内可竣工投入使用,将扩展至68个班的办学规模,增加近千个优质公办学位。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增加土地供给,实现教育用地规划、建设一体化,是打赢学位攻坚战的最实一招。

今年5月,《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明确今年起超常规建设高中学校,到2025年新增公办学位近10万个。深圳将一次性拿出29个地块保障高中学位建设,其中4个地块建设高中园,分别选址坪山区、龙岗区、光明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广州对越秀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等学龄人口重点增长地区,在土地的储备及出让中注重基础教育设施用地的充足配套供给,并抓好新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工作。

各地意识到,舍得投入土地、办好教育,才能为人才流入营造大吸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大空间。

珠海将教育资源布局与城市发展、产业规划同步,逐年加大优质学位供给。去年,珠海新建华中师大珠海附中、凤凰中学、潮联学校等10所公办学校,改扩建12所学校,新增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位分别为720个、13050个、2750个、3000个。

东莞建立公办学位供给与商住用地出让联动机制,以镇街(园区)为单位,定期评估其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与户籍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需求情况。凡学位供给未达到比例要求、且超过两年缓冲期后仍未补足缺口的,将暂停其商住用地出让,直至完成任务。

“教育既要支撑当下,更要决胜未来。”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说,东莞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是从编制规划、经费支持、用地保障、审批服务、督查落实、师资配套等各个环节实现全链条支撑,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创新探索,实现从单一的教育联动转变为全链条式的教育统筹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吴少敏钟哲王慧孙颖马立敏王雅烁黄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