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中社村成立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业生态园带动富民兴村
自6月21日佛山三水区白坭镇中社村和中盛农业生态园开园至今,43亩玫瑰葡萄已销售近5/6,只剩下不足8亩地,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上仍挂满一串串翠绿欲滴的玫瑰葡萄。开园首日,线上直播带货吸引16万人次观看,线下数百名游客入园采摘,售出葡萄800斤,营收近4万元,同时还收到了几家水果批发商投来的“橄榄枝”。
三水是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中社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探路农旅结合发展路径,让“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正是三水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缩影。
试种果苗枯死了
2019年初,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中社村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由村民小组长何文胜牵头,18户村民家庭自愿入股,筹资近300万元成立了佛山市和中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启动了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工作。第一期项目就是建设和中盛葡萄园,种植从日本引进的玫瑰葡萄品种,面积43亩。
67岁的欧彩容就是股东之一。“我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投进去了。”欧彩容说,一开始家人并不支持,因为大家都没经验,对种葡萄持观望态度。
信心来自去年参观了清远的葡萄园。“为让村民全面了解现代农业和项目发展前景,我们带着村民跑遍珠三角,走访调研中山、清远种植大户。”何文胜介绍,通过现场参观学习,村民不仅对现代农业有了充分认识,更对项目发展充满信心,回来后18户家庭入股葡萄园项目。
然而,葡萄园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去年3月,中社村葡萄园首次试种,因连续降雨及果园排水系统等基础建设未完成,最终果苗都被淹死。看着枯萎的、细细的果苗,欧彩容寝食难安。
为破解难题,葡萄园请来专业种植师傅。赋闲在家的欧彩容一边听着质疑声,一边学习种植技巧,每天早出晚归,成为村里最积极参与葡萄园种植的人,也成为葡萄园专职员工,工资每日120元。
去年5月,随着葡萄园大棚搭建完毕,7000株果苗种下了。欧彩容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呵护着果苗。一枝枝光秃秃的果苗开枝散叶,结出盛夏的果实,欧彩容心里升起希望。
欧彩容介绍,自己入股2万元,过去一年,光工资收入就已经有3万多元,葡萄卖完还有分红。
目前,村里有6至8名村民既是合作社的股东也是葡萄园的员工,他们日薪120元。此外,合作社还长期聘用村里一些年长的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葡萄丰收又畅销
“玫瑰葡萄源自日本,青的爽口,黄的较熟,玫瑰香味更为浓郁,请大家试一下。”8月29日,梁颜芳熟练地介绍和指引游客入园采摘。葡萄园开园以来,38岁的梁颜芳成了专职销售。
打开记账本,梁颜芳可以清楚地看到哪天人流最多、销售最旺,“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四五百人,营业额高达几万元”。梁颜芳一家也是18户入股家庭之一,梁颜芳的婆婆也是葡萄园的专职员工,全程参与葡萄的种植。“我一个月有3600元工资,比村干部工资还高!”婆婆第一次领工资回家时开心地说。
在家门口上班,曾经是梁颜芳的理想。过去,梁颜芳在陶瓷厂打工,后因生二胎辞职在家,如今小儿子已两岁,但却一直没找到能兼顾家庭的合适工作。村里成立合作社,发展观光农业,让她的理想变成现实。
葡萄园也在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葡萄园的用地是村中原本零散出租给外耕户的到期集体土地,以往租金不足每年1800元/亩,如今和中盛专业合作社以每年2500元/亩的租金承包。此外,合作社每年利润的5%无偿提留给村集体,用于村里的公共事业、慈善事业、文娱体育活动等支出。
何文胜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43亩葡萄,按照亩产1000斤,售价38元计算,总产值约165万元。
“今年第一年葡萄园只种一造,明年进一步提升科学种植水平,亩产可达2000—3000斤。”何文胜说,接下来,生态园将规划建设乡村花海、儿童乐园、田园民宿等功能区,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体验休闲式生态园,探索发展农旅文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唯一县级试点,为推动“三农”工作,三水积极推广“合作社+小农户”共营共享发展模式,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
据统计,三水共发展区级以上合作社134家,芦江水产合作社成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1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5家,61家农业龙头企业基地面积达5.06万亩,年销售收入40.58亿元,净利润2.15亿元,带动农户2.83万户,户均增收3685元。
依托农业合作和农业龙头企业,不少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洁净乡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引领村民迈向小康生活。据统计,2019年,三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536.9元,增长11.8%。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