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犹存又一村
一座沉睡的古村在现代化的跫跫足音中醒来。面对城市更新的汤汤大潮,它怀抱中的传统人文能否安然如初?它引以为傲的千年风俗将如何平稳流传?它所拥有的陈旧设施怎样焕发新貌?
在一片现代都市四面包围的村居,一年一度的“玉岩诞”向遍布四海的子孙们,发出源自祖先的号召。萝峰村里,回归家乡的众人济济一堂,共叙宗族情谊。
在一片高层民居环绕的中心腹地,一簇古时宗祠依然青烟绕梁、钟鼓不绝。这里是黄埔区文冲村,当代村民虔诚地守护着先辈曾经生活过的土地。
悠悠古村落,惯看春风秋月。以萝峰村“玉岩诞”为代表的民俗活动,连同以文冲村古祠堂为代表的老式建筑,共同寄托了黄埔人的浓厚故土情。
在黄埔区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现代化、城市化的生活条件,与传统文脉并非对立关系。二者有机共存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精神物质向往中。
萝峰村
旧改带温度:民俗活动“原汁原味”
有着近800年历史的萝峰村,是广州东部传统村落发展的缩影。如今,古老的萝峰村在旧改过程中,经历了如何传承本村文脉风俗的考验。
对于旧改操盘手星河湾集团而言,这是他们在广州打造的首个旧改项目。“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锦上添花’,而非‘拆旧建新’;不能是简单的‘大破大立’,而要‘有机改造’。”星河湾集团广州区域副总裁沈群明对该村的未来信心满满。
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厚,是萝峰村的文化特色。“每年农历五月二十的‘玉岩诞’和九月初一到初三的‘萝峰会’,是村里最热闹的民俗活动,有一千多人参加。”萝峰社区党委副书记、钟氏文化协会会长钟志光介绍。
为了尊重旧有民俗,星河湾集团在萝峰村的改造中,尤其注重对古建筑的保护。他们邀请了永庆坊古建保护团队实地调研、论证后,对于零星分散的古建筑,通过手工拆除、逐个编码等方式,在迁建地原样复建,实现整栋建筑的“隔空转移”,确保每座建筑“原汁原味”。
保留民间传统的同时,萝峰村依然要通过旧改实现村居环境的优化。“三年后,黄埔66条旧村改造拆迁项目完成。届时各村会陆续招商引资。如何亮出萝峰村的特色,将影响招商成效。”沈群明提到,这是开展旧改之时,项目方就要考量的问题。
萝峰村力图从“乐业”方面着手走高品质村居路线。该村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我们引入‘水’的概念,比如挖建荷花池等,力求‘抬头见山,低头见水’。”沈群明坦言。改造期间,星河湾集团因地制宜,尊重村落的天然肌理实施旧村改造。
“旧改是带有温度和感情的,不仅仅是商业化。”沈群明这样阐述其改造理念。此外,萝峰村的新房设计通过现代建筑手法,重新演绎了传统中式风格。不仅有美观安全的亭台楼阁、雕镂穹顶,甚至连房间的空调百叶都用典雅的中式波浪花纹装扮。
萝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钟永源指出:“为了提升高品质的住宅质量、优化小区环境。我们特地要求道旁树栽种的是‘全冠树’,这就让小区环境赏心悦目。”目前,萝峰村改造项目已实现签约3365栋,总体签约率达96.70%。
历史常驻足:砖瓦搬家“陈旧”如故
文冲村旧改项目的标书还没看完,该村村民代表陆聪泰便将一名投标者“剔出”了备选项目方的名单。理由很简单:对方在表述中混淆了“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的概念。
文冲村
“弄错了专业术语,就说明他们没有理解古建筑文化。这种团队是做不好文冲村旧改项目的。”陆聪泰直言:“投标者来了一个又一个,相对于他们开出的价钱,我们更关注竞标方的业务能力本身。”
除此之外,文冲村还与旧改项目方约法三章:首先,工程不准外包,项目方必须有自己的施工队伍;其次,参与竞标的单位都要在村民的监督下,于一块空地建造一幢房屋以自证水平;最后,村里代表需前往竞标单位正在进行的其他项目工地实地考察。
规则汇成一句话,就是:竞标单位应当接受文冲村考核并充分证明,其具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团队和能力,承担得起拥有众多古建筑的文冲村旧改项目。
素有“岭南鱼米之乡”美誉的文冲村,坐落着一座逾800年历史的陆氏宗祠,并有私塾、碉楼等一批古建筑。在村民眼中,一片片砖瓦都凝结了文冲氏族文化、龙舟文化、以及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
因此,如何能“修旧如旧”,让村民能够留住回忆,记住乡愁,又能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化气息,方便居民的生活,成为了当地旧改的重点考量事项。
为此,建设方遵循村民意愿,邀请了广州市有关专家、高校教授,前往文冲村走访调研。做足了前期功课,项目组决定依托于文冲现有的水系,以300多年历史的陆氏大宗祠为中心,将超过35座古建筑一砖一瓦进行编号,逐块“搬迁”至文冲风水塘边,沿文冲水系由东至西搭建古建筑广场,形成一条横向空间主轴,构建未来新型小区的文化“心脏”。
目前,文冲古建筑群的改造工作已完成了一、二期工程。完工后的风水塘古建筑广场,成为村民每天晚上散步的必经之地。三期古建筑的“搬家”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是黄埔区第一个旧村改造项目的组成部分。”项目建设方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冲村开好旧改的头,对全区的城市更新都具有示范效应。”
黄埔区坚持全面改造和微改造双管齐下,推动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江心岛等保护活化利用,累计修缮文化保护单位107个、历史建筑3.5万平方米,挖掘保护了一批历史文化遗存,留住了城市历史印记。
村城无区隔:民生配套“走向前列”
延续传统文化、保留历史文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旧改期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同样致力于满足百姓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
萝岗街萝峰社区正处于黄埔政治文化中心。周边高快速公路和城市主干路网发达,与广州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市沟通联系便利。同时,这里环境优美、历史悠久,至今仍然保留着完好的玉岩书院、萝岗香雪公园等文物或景点。
由于历史原因,萝峰社区长期存在“一脚在城、一脚在村”的城乡二元结构,功能、环境、景观极不协调,亟待通过旧村改造实现村城融合发展。
为了获取村民的理解与支持,萝峰社区中的萝峰村旧改项目布局了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包括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4所幼儿园和托儿所,以及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福利院、公交首末站、居民健身场所等。
“村里还将引入深圳天安骏业集团参与村集体物业的策划、招商和运营,计划引入中兴通讯、铁汉生态、皓丽科技等企业,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沈群明谈到。
萝峰村是萝峰社区旧改的典型。根据《萝峰旧村改造实施方案》,萝峰社区改造总用地面积79.44公顷,建筑面积236.53万㎡,将建设一个集优质生活、休闲购物、娱乐康体、自然生态、科创办公于一体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改造以后,我们村的道路一拓宽,消防车就能进来,降低了不少安全隐患,同时,以后老人在社区就能看病,孩子在社区就能上学。”萝峰社区村民钟大哥说,自己去年5月就早早地签约,同时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配合改造工作。
在村民们眼中,旧村改造的同时,城市建设也在进行。当村庄搭建起完备的现代物业,村民的生活亦如在城市中。
旧村生活迈向城市化的进程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让一村落下。在2022年底要完成签约拆迁的66个重点旧村改造项目里,该区已建成教育、医疗、休闲、商业公共服务设施超20万平方米。全区旧城改造完成后,可提供公服用地430公顷,计划新增公配建筑面积690万平方米。
“未来的优质学校、医院、人才公寓数量会走在前列。”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东说,今后,该区学校、医院、人才公寓等设施将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打响黄埔教育医疗的品牌。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
【摄影】刘力勤实习生陈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