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龙川鹤市村:少了泥砖危旧房 多了致富新门路
走进河源市龙川县鹤市村,村委广场、电商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水果大棚种植基地等设施映入眼帘,在新铺的水泥路旁,红色宣传栏格外醒目,村民门口围起白色木栏构成小院……可谓村美民富、生机盎然。
该村党总支书记陈建烈说,鹤市村现有658户2602人,在省财政厅精准扶贫对口帮扶下,该村近年来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
更可喜的是,鹤市村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因户施策巩固帮扶成效,使村民创收渠道增多。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23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2020年上半年,全村有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67元。
整治千米河岸减少水灾
2016年以来,鹤市村紧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建设机遇,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先后投入1650多万元建成河岸整治、饮水工程、村委广场、外立面改造、停车场、宣传栏等项目。
省财政厅驻村工作队通过自筹扶贫资金、募集社会捐款、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等方式,投入资金约1267万元,建成鹤市村农业综合开发整治、环境综合整治、鹤市小学改造提升、仙水沥路基挡墙建设、慈母桥重建、居家养老服务站、部分村道硬底化等项目,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其中,2016—2018年投入780万元,进行自来水管网升级改造,全村658户2602人得以用上自来水,告别以往打井汲水状况;修建灌溉及排水渠63条、总长12公里。同时申请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对雅寄河(鹤市村段)进行河流治理,完成河岸整治1076米。今天,建设一新的雅寄河河堤路不仅成为村民出行主干道,还是村民休闲散步好去处。
2016—2019年,鹤市村投入176万元完成4.8公里村道硬底化工程和慈母桥危桥改造。如今的鹤市村,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小车可以开到田间地头。此外,该村投入350万元共完成120户约2.1万平方米村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
同时,鹤市村还建设村广场及周边绿化7000多平方米、饮水工程管网1446米、村道庭院灯278盏、党建宣传栏(牌)8座,拆除破旧危泥砖房约6610平方米,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构建美丽宜居社会主义新农村。
谈到近年来村容村貌的变化,村民冯水增说:“过去村里的雅寄河经常发生水灾,整治后水灾再也没有出现过。目前村里有了六个篮球场,环境好了早晚散步、运动的村民多了,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也喜欢来我们这里逛逛。”
去年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
鹤市村现有4个集体经济项目:鹤市农贸市场、鹤市村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参股项目和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限公司投资参股项目。为壮大集体经济,该村想方设法、多渠道谋出路。
2017年3月,省财政厅筹资628万元在鹤市镇墟建设占地约13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2019年1月,农贸市场投入运营。市场经营产生的总收入,60%归鹤市村集体所有,40%归鹤市镇政府所有。2019年,农贸市场共收益约14万元,村集体收益8.4万元。
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由省财政厅筹资144.5万元建设,于2017年10月19日并网运行。鹤市村委会通过扶贫资金入股80.8万元(占55.92%),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63.7万元(占44.08%)。2018—2019年,该项目的村集体收入24.84万元。
此外,该村投资参股的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和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限公司项目,投资回报期限为30年,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8万元的收入。陈建烈介绍,2016年以来,在省财政厅倾力帮扶下,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2.1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30万元,4年增加14倍。
保底收购提高村民积极性
近年来鹤市村因户施策巩固产业帮扶成效,实施绿壳蛋鸡养殖、大棚基地精品水果种植、黄牛肉兔养殖、水稻种植等项目。
绿壳蛋鸡养殖是该村的重点造血扶贫产业之一。这些蛋鸡产出的蛋以蛋清粘稠清澈、蛋黄凝结坚挺、营养丰富而小有名气,质量媲美土鸡蛋,但产量却比土鸡蛋高出一倍。
该项目总投入约11万元,通过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保障贫困户收益。项目开展初期,引进4000多只由广东省家禽研究所培育的优质绿壳蛋鸡苗,发放给贫困户养殖,省家禽研究所还提供疫苗、饲料等生产资料和技术支撑。
今年,省财政厅驻村工作队争取到省直机关工委“强基振兴”项目,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致富带头人+党员”模式,由该村致富带头人罗晓锋开展鹤市村集体绿壳蛋鸡合作养殖项目。在党员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鹤市村有100多户村民从事绿壳蛋鸡养殖,其中5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据统计,2016—2019年,省财政厅共投入33万元购买1.28万只绿壳蛋鸡苗及饲料发放给贫困户和专业合作社,4年累计创造产值100万元,其中贫困户增收约50万元。目前鹤市村出产的鸡蛋通过村电商服务站、“南方优品+”等平台销往珠三角,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鹤市村还通过开展精品水果大棚种植项目带动贫困户就业。在村委会不远处,种植面积约10亩的大棚种植基地已陆续出产了西瓜和葡萄,今年冬天还将出产草莓。陈建烈介绍,基地租金由村集体支付,项目收入全归贫困户。因为大棚种植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并非每个贫困户都能种植,所以目前仅带动了2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共10人就业,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2.5万元。
鉴于村里有养牛、养兔的传统,对于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鹤市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贫困户饲养黄牛和肉兔,其中一头牛补贴3000—4000元,有的贫困户一家就饲养了5—6头牛。
为了推动产业扶贫,将鹤市村及周边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该村通过“党员+合作社+产业扶贫”方式,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参与运营鹤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圆咕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统一收购贫困户绿壳鸡蛋、大米、番薯、精品西瓜、优质葡萄和草莓,统一包装设计,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统一对外销售,提高贫困户和村民积极性和收益。
据统计,2019年鹤市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2元,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4元,村集体经济实际到账约36万元。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黄敏立记者蒋才虎通讯员曾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