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举行
观众在展厅认真观看作品。南方日报记者仇敏业见习记者金镝摄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9月2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承办的“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本次美术展以大美“双区”为主题,分为逐梦先行、扬帆奋进、多彩画卷三大板块,共展出198件作品。“这些美术作品既是经济特区40年社会变迁的见证,也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缩影。”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院院长李劲堃表示,广东美术界中坚力量创新笔法描摹经济特区40年来的变迁与成就,展现了广东美术界勇攀文艺高峰的最新成果。广州展期持续至10月10日,之后将移至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出。
16米长卷抒写特区“新山水”
开幕当天,悬挂在广东美术馆一楼过道,长16米、高3米的国画巨制《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分外引人注目。该创作历时118天,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珠汕厦经济特区国画名家与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共同参与创作,展现经济特区40年建设成就。“参与这次创作最年轻的画家是‘80后’,与最年长的画家年龄跨度相差了40年。”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蓝介绍道。
《南国的风》以“点、线、面”通构整体: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重大建设成就——港珠澳大桥为“线”贯穿全幅;以深、珠、汕、厦四个经济特区地图为元素,横向延展为四大板块的“面”;特区40年来的代表性成就与景点,则在青蓝色背景下如点点群星铺陈在画卷上,熠熠生辉。
创作团队根据文献材料记载对画面内容进行严格筛选。深圳在长卷中得到重点展现,如“南方明珠”盐田港,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的蛇口工业区,华为、腾讯等代表性企业建筑大楼以及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城市雕塑《开荒牛》等文化艺术地标。珠海经济特区板块则重点选取港珠澳大桥、横琴自贸区、珠海大剧院与城市雕塑“珠海渔女”等城市景观。
《南国的风》还运用了不少创新技术,除题跋与署名外,所有书法都是以3D打印制作印章、再用传统手法印制出来的,彰显岭南画家“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宗旨。
丹青重彩“图解”40年征程
《开荒牛》《时间就是金钱》《南下——基建工程兵奔赴深圳特区》《腾飞吧,特区》……展览中不少优秀作品,也勾起了人们对经济特区40年建设历程的集体回忆。
陈树东创作的油画《第一爆——献给深圳改革初期的建设者们》将画面定格在深圳蛇口开山炮硝烟腾起的场景,标志着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在作品中,陈树东以传统的写实笔法刻画人物和近景,背景则铺上了满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红色。陈树东表示,艺术品不是单纯的“历史图解”,“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是通过事物的再现、而是通过艺术的感染力触动观众的心灵”。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钟曦和艺术家陈瑞奕创作的版画《潮——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发行》再现1983年第一张股票在深圳发行的盛况。钟曦移居深圳已有20多年,时时刻刻感受到这座城市对艺术家的包容。“深圳很早就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这座城市不会把艺术家‘框’在特定门类里,这也使我们可以在版画、国画、油画、甚至装置等不同体裁中游走。”
漫画长卷重现抗疫现场
今年疫情期间的“爆款”长卷漫画《中国抗疫图鉴》独占了一整个展厅,以投影方式滚动播放一幕幕或震撼或动人的瞬间。
《中国抗疫图鉴》由创作团队“我是K董”策划制作。为充分展现抗疫中的代表性人物、事件与场景,主创团队选用了中国传统长卷式的构图。作品从100多例典型人物故事、超过8000张新闻图片中反复筛选,最终凝练在1098厘米漫画长卷里。
罗计坤告诉记者,这次展览象征新媒体艺术一次的“出圈”。李劲堃则认为,《中国抗疫图鉴》成为全国上下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进行抗疫大战的生动见证,对如何运用新的艺术手法反映和记录时代提供了案例。
省外优秀美术家也有作品在本次展览中亮相。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费俊创作的影像装置《飞鸟集》为展览增加不少意趣。长卷中的自然图景可以随本地季节和天气变化而实时改变,观众们还可以与形态各异的飞鸟“互动”,沉浸式感受宋代花鸟画的意趣。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介绍,观众可以在展览看到许多来自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关山月美术馆的重要馆藏,包括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一批岭南名家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里,看到40年来广东美术的创作成果、艺术水准和发展趋势。”他总结道。
南方日报记者杨逸见习记者王昕桐实习生孙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