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十三五”时期,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广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落实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过程中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即日起,南方都市报将推出广东“十三五”时期系列成就报道,展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变革。

“十三五”期间,广东成绩斐然,经济总量率先突破10万亿元,是财政收入首个超万亿元的省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4万亿元、约占全国1/4,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跃居全国首位,规上工业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双双超过5万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14家。产业与经济快速发展背后,广东依然不忘最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与感受,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广东贡献,提供了广东智慧,同时创新思路,开启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万里碧道建设。

投入1200亿元减贫250万人

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发展机遇,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结合,坚持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动员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投入1200多亿元,先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和脱贫攻坚工程,累计减贫250多万人,484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显著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有效巩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广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主动承担桂川黔滇4省(区)、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580多万贫困人口的扶贫协作任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40多亿元,选派党政干部1160人次,专业人才支持11292人次,引导1万多家企业到扶贫协作地区投资兴业,带动4省(区)、71个贫困县摘帽、866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79.2万贫困人口脱贫,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广东贡献,提供了广东智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新起点上,广东将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依托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减贫治理改革探索,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扶贫智慧,为全国减贫治理提供广东经验。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

广东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广东,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灵山秀水为老百姓开辟出新的致富之路。“绿水青山”在广东正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广东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之举。目前全省已建成碧道试点400公里,形成了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不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还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为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日,广东出台《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按照“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总体目标,到2022年,全省将建成5200公里碧道,珠三角地区率先初步建成骨干碧道网络,万里碧道成为广东亮丽的水生态名片;到2025年,全省建成7800公里碧道,重点河段骨干碧道网络基本成形,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到2030年,全省建成1.6万公里碧道,构建“湾区引领、区域联动、十廊串珠”的万里碧道总体布局;到2035年,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广东全面呈现,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

采写:南都记者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