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⑤丨职业培训助残疾人再就业、奔小康
编者按: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基层采访活动,派出精干记者,分赴基层一线,把视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上,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温暖的影像,礼赞英雄人民、讴歌伟大时代。
时间:9月30日
地点: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前金村
记者:张艳、赵烜艺 通讯员:乔石
记者下基层工作照。
9月30日8时许,桓台县马桥镇前金村的刘秀荣骑着电动车,远远向金北京家驶来,她橙黄色的“大爱家政”工作服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看到等候在门口的记者,她锁好电动车,拎起挂在车把上的一袋豆面,招呼记者:“走,今天带你看看我的工作。”
刘秀荣帮金北京洗头,这是她日常工作的其中一项。
刘秀荣从事的是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她的“客户”多为不具有自理能力的残疾人或低保户,平时需要照顾他们的个人卫生、生活起居,以及家庭保洁等方面。但与其他居家养老服务不同的是,提供服务的刘秀荣本身也是一名残疾人。
一进门,刘秀荣就热情地冲坐在床上的金北京伸手打招呼:“北京,我来啦,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刘秀荣扬了扬手里的豆面,金北京的视线从电视上转移到刘秀荣的脸上,然后咧嘴笑起来,伸手握住刘秀荣的手。
金北京对刘秀荣的工作十分配合,总是笑意盈盈。
金北京因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遭误诊,患有智力残疾,是刘秀荣负责照顾的8名“客户”中的一位。
刘秀荣打扫卫生时,金北京总在旁边守着,不时指指沙发,想要她休息。
扫地、拖地、整理杂物、清理门窗、为金北京打理个人卫生……是刘秀荣每次来必做的工作,她轻车熟路地在各个房间之间走来走去,寻找自己干活要用到的工具。不一会儿的功夫,窗明几净。
刘秀荣干起活不怕脏和累,她说这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记者一边跟在刘秀荣身后记录她的工作,一边暗暗观察,她走起路来有些跛,但动作依然麻利。“怎么,觉得我不像个残疾人?”刘秀荣回头笑着问。
双节临近,刘秀荣给金北京包饺子,改善生活。
“我十几年前因为一次摔伤,膝盖那里动了大手术,被评定为肢体二级残疾。后来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情况好转,因为能干些活,所以我来到了大爱家政。”刘秀荣说着挽起裤腿,露出膝盖上一条醒目的疤痕。
刘秀荣说的“大爱家政”是山东大爱家政有限公司。
2014年起,大爱家政陆续在市、县残联的督导下开设残疾人家政技能职业培训,直接带动安置工作296人。2017年6月,公司成立桓台大爱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中心,针对部分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辅助性就业支持,并联系多家企业通过获取劳动报酬的方式帮其实现就业。
刘秀荣说,自己摔伤之后一度没有收入,为了供家里孩子上学,孩子爸只能成天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赚的钱也就刚够孩子学费。“现在好了,我现在的工作,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咱也吃穿不愁奔小康了!”
刘秀荣准备饺子馅。
包饺子。
刘秀荣边说,边在案板上切起韭菜和肉馅。“北京,马上过节了,咱们今天也改善改善生活,吃饺子!”
刘秀荣喂金北京吃刚出锅的饺子。
上午11时许,客厅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锅里的饺子翻滚沸腾,飘出肉末混杂着韭菜的香气,一如“刘秀荣们”的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记者手记:
9月30日,正逢双节前夕,记者以旁观者视角记录了刘秀荣的工作日常。在刘秀荣工作期间,金北京的母亲为了感谢刘秀荣和山东大爱家政有限公司,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的她特地买来纸笔,写下了一封感谢信,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这是对刘秀荣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像大爱家政这样的爱心企业的鼓舞。
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要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就要将“被动输血”变成“主动造血”,这依托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今,随着各种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出台、社会风气的转变和残疾人自身自强意识的觉醒,像刘秀荣这样依靠自身劳动过上幸福生活的残疾人越来越多。“助残脱贫,决胜小康”已然不是一句口号,它比以往的每一天都离我们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