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村民以白莲种植脱贫致富。博罗县政策研究中心供图
绿野之上,花田如海。灿烂日光下,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的羊和村绘上一层斑斓色泽。自从引进超千亩的兰花基地后,这个原来的省定贫困村,正在积极打造兰花特色小村,许多村里贫困户借此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住有安居,劳有应得,病有良医。近年来,在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博罗全力以赴补齐短板弱项,该县41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972人全面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314%下降至0%,贫困户满意度达到98%以上。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博罗自然禀赋优越,既有发展农业的丰沛条件,也有独特的自然历史风光。
如何根据当地实际,用好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博罗脱贫奔康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杨村镇羊和村即是一例,当地因地制宜种植兰花,力推“彩色经济”。超千亩的兰花基地的建成,吸纳大批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有望成为全国最大蝴蝶兰种植基地。
走进位于博东的石坝镇三嘉村,这个原先有些偏远的僻静村落村道开阔、荷香四溢,莲子生产如火如荼。
在优质特色农业带动下,这个村落已旧貌换新颜。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建设,当地已形成一个集荷花种植、观赏、摄影、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园区。
“我们村有种莲藕的历史,自然条件是非常适合的。去年我去江西考察以后,就决定给村里引进质量佳的荷花品种,打造一个百亩白莲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三嘉村村支书周元赐介绍说。
蓬勃发展起来的特色种植产业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三嘉村原有扶贫户30户69人,这两年,村里为他们提供莲子采摘、加工售卖等岗位,生活逐渐有了起色,脱贫奔康脚步明显加快。
为了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多年来,博罗坚持将产业送上门。
开车驶入博罗县长宁镇罗浮大道,很难不注意到“客家婆”三个字。街边店铺一字排开,许多家门口挂起鲜亮的“客家婆豆腐花”招牌。博罗罗浮山润心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惠介绍,产品单是供罗浮山周边的直销店铺,就有近400家。
教育医疗改革惠及基层
全面小康,如何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抓在手里?近年来,博罗每年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的比例,一直持续稳定在70%以上。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该县积极开展大培训大上岗帮扶活动,2016年以来已累计提供贫困人口就业项目3000多个,举办36批次技能培训班和就业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0多人次,帮扶贫困户就业315人次。
当地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也迈上了新台阶。
2019年以来,博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2所,新增公办学位1.6万个,还引进了深圳一流的民办学校——百合外国语学校建分校。在教联体改革方面,推动惠州中学与县内杨侨中学、百年名校博罗中学与石湾镇石湾中学分别组建教联体,以让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基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博罗打造特色中医品牌,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康养问题。2017年6月便建成惠州首个紧密型医联体,将县人民医院整体移交给市中心医院管理运营,直接嫁接市中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让老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
为大力发展特色中医,博罗投入3亿元建设县中医院新院,明年底前将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为调配优质医疗资源,当地积极推动湖南中医药大学与该新院建设紧密型合作医院。
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在当地基层落地成为群众养生行动。
保护生态写进村规民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通过一系列生态治理,博罗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用绿色绘就全面小康幸福底色。
地处东江中下游的博罗,正在不断巩固提升着水污染防治攻坚成果。通过切实抓好河长制、湖长制,当地56家重污染排放企业转产转型,县内重要河流沙河、东江河、公庄河等水质已持续稳定向好。
保护生态资源被写进博罗不少村的村规民约,每一位村民,都担负着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职责。
每天清晨时分,三嘉村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便会一齐出动,主动清扫村道卫生;为给外来务工人员打造良好居住环境。
在刘屋村,“绿房子”计划通过绿植派送、养护教学等,逐步培养居民卫生意识,提升居住幸福感。村内的旧居处地上已不见垃圾,原先裸露的沟渠被改造成暗道,居民家中有绿植点缀,整体清新整洁了不少。
位于县城旁的观背村,经修缮改造如今已变成博罗“网红”村落。村内壁画丰富多姿,是许多外地游客的拍摄“打卡点”。
“你看,我们在电线杆上、水管上都画了壁画,与墙绘融为一体,你不注意看,都不知道这是根水管。”观背村村支书郑国雄表示,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引领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据统计,目前博罗343个行政村已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71个示范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去年带动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12亿元、增长13.3%。
●南方日报记者陈伊纯柯鸿海统筹:洪奕宜骆骁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