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总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作为经济总量连续31年领跑全国的省份,广东的经济动向时刻牵动着世界目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攻坚克难、行稳致远的广东经济,愈发彰显蓬勃健强的实力后劲——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创新驱动不断提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广东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即便在疫情之下,广东经济仍展现强大韧性:今年上半年,广东新经济增加值高于同期GDP0.6个百分点;6月份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

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举旗定向、掌舵领航。2018年3月,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殷重托,寄望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同年10月,总书记来到广东视察,再次对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希望广东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经济大省广东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劈波斩浪、扬帆向前,在壮阔的海域中开拓出更为光明的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量质共进▶▷

十万亿经济总量新经济占比超四成

“51秒生产一辆车,最高可以支持7种车型共线生产。我们的智能化核心系统走出国门,实现数字化虚拟制造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诊断分析无缝对接应用落地。”在广州黄埔区科学城,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这套滑移式柔性总拼系统颇为自信。

全球疫情之下,明珞装备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目前,明珞装备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装备系统集成商,为奔驰、宝马等业界巨头设计和调试全球最新的汽车生产线。

化危为机的明珞装备,成为广东经济量质共进的一个缩影:2019年广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671.07亿元,成为首个总量突破10万亿元的经济大省,其中,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3%

广东以实业的确定性应对发展中的不确定,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光芯片通过发光来传输信号,要求光芯片的波长很稳定。”在松山湖畔的华为先进热技术实验室里,科研人员选用了“上下陶瓷基板+中间热电半导体材料”的热电器件作为5G传输光模块控温的主要手段。而在300多公里外的“瓷都”潮州,三环集团正是国内电子陶瓷的龙头企业。陶瓷制造,这个绵延数千年的传统产业,在5G时代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小小陶瓷“外衣”,折射出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大格局:先进制造业奋力向前,传统制造业加速蝶变。深度融合、携手同行,闯出一片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在广州,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正在投产,结束广东制造“缺芯”历史;在深圳,华为、中兴占据全球5G核心网供应商前两位;在东莞,全球1/4的智能手机从这里产出……2019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增长5.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6.3%,制造业挑起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大梁。

广东以持续创新的干劲增强经济增长的后劲,做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去年底,格力将新型无稀土磁阻电机领域的3项专利,授权给丹麦格兰富公司,与世界分享自主研发成果。作为支撑的,是格力每天诞生22项专利的自主创新能力。

如今,广东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成型: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量、商标有效注册量、国家质检中心数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5G产业产值、数字经济规模、5G专利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等指标居全国之首……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宋宗宏认为:“以创新为引领和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广东加快形成。”

“稳”中求“进”▶▷

“双十”产业集群挺起实业脊梁

经济总量超万亿的广东,在高质量发展的命题下,如何实现大象也能“快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牢牢把握的三个关键。

发展要锚定实业——

寸土寸金的深圳,打包出3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招商;佛山推广顺德经验,啃下村级工业园改造的“硬骨头”,提高土地效益……对土地等供给侧要素的深化改革,为广东实体经济腾挪广阔空间。

“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外贸十条”“金融十条”……持续不断的制度攻击和政策创新,将广东高质量发展带入新的天地。

9月28日,广东20份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这是广东融入和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绘就了路线图。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是广东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立足于“稳”;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广东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着眼于“进”。

从“产业带”到“产业集群”,“稳”中求“进”。广东正挺起实体经济的脊梁,一步一步把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变为现实。

发展要着力创新——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面向未来,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建设“原始创新高地”。

在东莞,散裂中子源已投入使用;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正有序推进;在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也已动工。此外,广东还布局了十家省实验室,涉及先进能源、网络空间、现代农业等领域,作为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重大科技战略平台”。

发展要依靠人才——

几年前,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仅有几名研发人员,办公面积不足170平方米,如今却已成长为具有几百名研发人员、创造了数百个发明专利的激光显示行业的引领者。

截至2019年底,在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区域,广东共布局建设了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吸引了一大批工程师、技术工人等科技型、应用型人才总量近10万人。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南粤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长鸣。

民之所望▶▷

发展人人参与美好人人共享

徜徉深圳茅洲河畔,鸟语花香、碧道延伸,从前的黑臭滩涂蝶变人们喜游乐道的“网红打卡点”。瞭望珠江两岸,高楼、虹桥流光溢彩,智能操控的千只无人机组成编队,在夜空中不断变幻,描绘祖国壮美山河。

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万物互联的智能便捷,高质量发展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一照进现实。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着眼长远,对广东谆谆告诫。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一幅高质量发展人人参与、美好生活人人共享的图景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

更好的供给,让高质量发展在老百姓生活中落地落实。

格力物联网空调、华为5G手机、TCL超高清电视、大疆无人机……如今,对德国刀具、日本电饭煲的追逐已成为过去,新科技应用、新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广东的高质量供给受到更多人青睐,推动广货科技创新与质量提升释放澎湃活力。

更美的环境,让“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森林进城,身边添绿。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61%,214个湿地公园、125个森林小镇星罗棋布。

绿道碧道,串珠成网。逾1.8万公里绿道延绵成网,串连起沿线生态、人文景观。19个地市沿河建成碧道试点400公里,今年起万里碧道建设还将向全省铺开。

更多的发展机会,正在打通各类资源的流动渠道,为人才施展才华带来海阔天空新境地。

广州、佛山、东莞等地接连推出户籍政策改革,越来越多人才选择广东作为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年轻创客健步如飞出入其间。这里累计孵化团队446家,其中港澳台国际团队227家,团队总融资额超过15亿元。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说:“前海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圆梦的热土,也在成为催生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磁石。”

“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迈得越坚实,美好生活的获得感越显著,广东经济发展信心越充分、势头越强劲、愿景越可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再齐表示。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打开发展新格局的广东正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广东答卷!

南方日报记者袁佩如谢庆裕昌道励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