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扶贫故事:山区县的“阳光教育实验”
乌蒙山腹的贵州省大方县,一场秋雨后县城道路一片泥泞。一条宽广的水泥路通向半山腰,“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大方县第七中学”银色牌匾矗立在路边。
放学时分,穿着统一样式雨衣的30名学生列队站立。每个清晨与傍晚,他们就这样结伴上下学,接送他们的是孤儿院院长。每天放学,学校负责人刘虓每次目送这群孩子,都会眼圈湿润。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大方天河实验学校是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大大缩短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这所今年秋季启用并开学的学校,已经有1500多人就读。学生主要来自易地搬迁安置点奢香古镇的贫困家庭,还有大方县的孤儿院。
在这里,智慧黑板可以三维呈现地球面貌;教学设备同时能够录制在线“微课堂”;学生能够得到心理专家、职业运动员的指导……“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学校负责人刘虓表示,“这里将开展一场阳光教学实验,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助力下,让学生阳光健康成长。”
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发掘学生特长,使之多元化发展。
教育驱贫奢香文化焕发新时代活力
8月28日,搬迁到奢香古镇的彭菲起了个大早,洗漱装扮、收拾书包。对她而言,这天是学生生涯的一个新节点。她将去往新学校大方天河实验学校报到,分班、新书发放、结识新同学都将在那个上午进行。
“以前走路到学校有几十里路,要几个小时,现在我们十来分钟就可以到校了。”彭菲被分入了七年级一班。眼前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施,让她兴奋不已。当天,与她一起踏入新校园的,还有奢香古镇周边近1500名孩子。
“看着这里的孩子,我心里挺酸楚的。他们天性很棒。”刘虓忍不住哽咽。校门口,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时常孤零地站着,望眼欲穿地等候孙辈放学。人群中,最显眼的是孤儿院院长,她每天接送30个孩子。目睹此情,刘虓明白:“这种隔代管理无力给予孩子及格的家庭教育。”
在新校门外,一块橙色牌子醒目地介绍了学校历史:“根植于奢香文化底蕴”。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早年酷爱读书,并在贵州宣慰使司地置儒学、设教授。为了促进彝汉文化交流,奢香夫人带头遣子弟到京师入太学。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新时代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古时这方重视教化的土地迎来了新的时代活力。位于乌蒙山腹的大方县,正在广州天河的千里驰援下,开启又一轮教学实验与革新。
承袭开放的奢香文化,刘虓两次南下广州天河“取经”。他意识到,相比于学业上的差距,贫困地区孩童良好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
克服贫困带来的行为惯性并不容易。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内,新开学的一周没有开展实质性教学,而是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作风。洗衣服、正着装、剪指甲……老师们从行为举止一点点教,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再开始上课。
除了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开学的必修课。“尽管有些贫困家庭是低保户,但他们的子女却有强烈的自尊心。”刘虓发现,学生们不喜欢被别人冠以“贫困”的帽子,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为了让孩子们阳光、自信、健康地成长,学校特别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团队。“贫困只是暂时的。”“一人读书,全家脱贫。”“人和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天河区心理教育名家叶美林定期带着团队来学校进行辅导。
一人读书,全家脱贫。“学校要做的,不仅是教育工作,更要有社会工作。”许宁此前是广州市天荣中学校长,退休在即的他来到了大方县担任教育科技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兼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他发现,这里的老师比广州的老师要承担更多角色。除了矫正儿童的行为习惯外,当地老师为防止他们辍学,时常要走数十里山路到家走访。
“我们虽是帮扶者,却也受到了当地人脱贫、求学精神的洗礼。”许宁说,他回去广州会向天荣中学的师生们讲述大方县的故事,告诉他们,“你们是幸福的!”
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开展阳光教学实验,让学生健康成长。
“四+”链接千里之外诊断教学课堂
蓝色的墙壁尽显空灵,白色灯光汇聚成线条纵贯房间四壁。屋顶上,一个黑色装备探出摄像头,可以360°监测到房间每一个角落。
一个寻常的下午,张老师步入大方天河实验学校主楼一层的“天大空间”课室。他站在教室前方的黑板前,像往常一样开始授课。讲台下却空无一人,这名老师的“学生”是几个360°摄像头。它们可以精准捕捉到老师的教学表情、教态,以及说话习惯。
40分钟的课后,张老师收到一份教室设备反馈的“教学诊断数据”。“没想到,我竟然说了这么多次‘哦’这类语气词。”看到诊断数据反映出了不同语气助词,在一节课内出现的次数,他有点难为情。
“老师有素养,才能打造阳光课堂。如果教师们语言不够精炼,他们课后就能获悉相关问题,从而改善教学。”刘虓笑着说,“天大空间”里的软件,是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联通共同研发的。拥有这款设备的教室,放眼全国也不多。
用时一年时间,大方县政府依托广州天河区资源优势,出资289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并建造了校舍。这间冠名“天大空间”、由华南理工大学参与援建的“人工智能+教师能力发展联合实验室”得益于此,为教师教学营造了良好硬件环境。
“这就发挥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效应,是我们‘互联网+’实践的生动体现。”刘虓介绍,当前,大方天河实验学校通过聚集优质教育科研资源,打造远程互动教研体系,探索实施了“四+”模式(互联网+、名校+、名校长+、名师+)。
来黔十多天,许宁调研了7所学校。“初来乍到我还是白脸,现在变成了黑包公。”他自嘲道。结合大方县实际,许宁引介了诸多广州的先进教学理念。例如针对学校管理松散问题,许宁提出要实施“层次化”管理:校长提要求,副校做方案,中层干部抓落实,老师实在干。
“许校长是‘名校长+’的典范。我们还跟汇景实验学校结对共建,学习东部地区的教研、党建等经验,这便是‘名校+’。引进广州市天河区在心理辅导方面颇有建树的留美博士叶美林,进而实现‘名师+’。”刘虓谈到,这些举措推动了广黔两地教育深度融合。
大方天河实验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午餐,学生排队打饭。
穗企援建绿茵场上迎来追风少年
一个新雨初霁的下午,小学球场边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他们紧盯着球场上的追风少年,不时驻足叫好。原来,这是广州市足协副主席叶志彬一行。他们带着教练和技术人员来到该校考察,希望选拔优秀的苗子,将其带到广州进行培养。
足球——这项大城市里孩童用以强健体魄、休闲娱乐的运动,在乌蒙山深处却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不少孩子从小时起,便将足球作为“翻身”“出山”的跳板。足球队球员们几乎都是大方县留守儿童。他们在球场恣意奔跑、毫不怯场。
几公里之外的大方天河实验学校的绿茵场上,尽管天降细雨,也有一群穿着红黄色衣服的孩子们,在追着一个足球奋力奔跑。他们在泥泞的地面上,已经训练了一个多小时。
孩子们的足球梦并非遥不可及。去年欧洲国家联赛决赛开赛前夕,葡萄牙足球巨星里卡多·卡瓦略在一个来自贵州毕节的破足球上签了名。这个足球的拥有者,便是毕节市大方县元宝小学的学生球队。
“乡下的孩子很纯朴,尊师重教。他们在球场上,却呈现出毫不退缩、畏惧的面貌。”许宁坦言,吸引他来到毕节大方的原因之一,便在于当地孩子们的精气神。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怎么舍得离开?”许宁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段小球员合唱的视频:孩子们引吭高歌、生机勃勃,脸上露了自信的笑容。
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毕节大方工作队队长、大方县挂职常委、副县长戴维透露,广州恒大足球学校现已与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对接,助力该校组建名为“广黔同心”的足球队。前者将通过线上教学、选派教师等方式,为毕节山区的孩子提供专业的足球指导。
与此同时,同样来自广州的富力足球俱乐部与元宝小学签订了《对口帮扶备忘录》,明确该校为其对口帮扶学校,并提供教学器材、远程教学等帮助,为孩子们的足球梦助力。
球场上的两支劲敌,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舞台上,成为了代表广州力量的战友。戴维谈到,两支中超俱乐部同时在一个县开展教学帮扶,目的就是让山区的孩子身心更加阳光向上,作为正面教育的方式之一,通过集体运动输出阳光快乐,摆脱贫困的阴影。
“在广州对口帮扶过程中,除了足球教学外,我们还开设了音乐、舞蹈等课程。”刘虓指出,这样能发掘贫困地区学生身上的特长和闪光点,使之实现多元化发展。同时,来自社会的帮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化作阳光成长的养分。
广州对口援建的大方天河实验学校。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冯艳丹周甫琦
【摄影】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