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间,广东各界做了这些事
70年前的今天(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是一曲雄壮激越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凯歌。广东人民在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广大人民的政治觉悟空前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为增强。同时还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使之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改革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工作中去,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掀起抗美援朝运动热潮
10月2日,美国悍然越过三八线,战火迅速蔓延到中国东北边境,新中国受到严重威胁。中共中央果断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略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华南分局领导全省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周活动,宣传控诉美帝罪行和举行反美示威大游行,各民主党派发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联合宣言。
1951年5月18日,广东省抗美援朝分会成立,省抗美援朝分会主席为李章达,副主席为李凡夫、杜国庠,秘书长为饶彰风。省抗美援朝分会成立后,与广州市抗美援朝分会联合发出《关于继续普及和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通告》,号召省、市各界民众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广东省开展的抗美援朝运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二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三是把拥军优属工作和反美爱国运动结合起来;四是把抗美援朝运动与每一个人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因此,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民众工作热情高涨,有助于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6500名广东青年志愿赴朝
广东全省抗美援朝运动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宣传控诉、爱国行动、发动社会各界捐献、开展优待烈军属活动。
广东各界通过宣传控诉、游行示威,树立群众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观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全省抗美援朝运动以广州开展得最早,规模最大,并对整个华南地区起带头与示范作用。
后来,口头的控诉逐渐转入自觉的直接的爱国行动,全省掀起了志愿参军、赴朝作战的热潮。广东部队除抽调原第四野战军若干部队建制组成志愿军赴朝参战外,广大指战员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仅两广纵队就抽调3000多名战斗骨干参加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发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广大青年积极响应祖国召唤,随即掀起报名投考军事干部学校的热潮。据统计,从1950年12月至1951年8月,广州市共有2.2万多人报名投考军事干校,被批准录取3271人,分别输送到陆军、空军、通讯兵、铁道兵等兵种。全省共有57万名青年志愿报名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有6500多人志愿赴朝。
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捐献运动。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全省各行业、各阶层人民热烈响应,掀起了捐献飞机和大炮的热潮。全省人民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捐献财物,为抗美援朝前线捐款购买飞机、大炮、棉服、棉被、干粮等战斗武器和生活用品。在抗美援朝捐献运动中,全省各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订立爱国公约时,都将订立捐献计划作为爱国公约的内容之一。
据统计,到1952年5月止,广州市人民先后捐献金额达1064万元,可购买战斗机71架。全省其他地区如汕头、湛江、韶关、佛山、江门等地也捐献了大量财物。全省群众捐献武器款2159万元,可购买战斗机144架。
广东还开展了优待烈军属、抚恤残废军人的运动,包括救济贫苦烈军属,召开烈军属代表会议,组织群众向烈军属贺年、慰问,成立荣誉军人学校,发放残废金,安置荣誉军人等。此举不但提高了烈军属的社会地位,解决了他们的部分困难,更为在前线作战的志愿军解除后顾之忧。
前线胜利同样也鼓舞了后方人民
抗美援朝前线作战的不断胜利和英雄事迹,也鼓舞了后方人民加倍努力,增产节约。各业各界联系本身工作制定以爱国增产、捐献武器和优抚工作为重要内容的爱国公约,把已经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倾注到日常工作中去,形成推动国家建设的强大力量。
工农群众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增产节约运动。
工人阶级提出了“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的战斗口号,发扬高度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国家增产节约了大量财富,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时而充分地供应了前线的需要。
农民提出了“有人出人,有粮出粮”的口号,开展农业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努力提高产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确保朝鲜前线的粮食供应作贡献。
祖籍广东的海外华侨、归国华侨侨眷、港澳同胞也大力支援抗美援朝斗争。
【资料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2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58~63页。
【栏目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记者】王聪
【党史精读栏目主持人】王聪张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