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盘活存量用地约六十平方公里
金秋十月,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萝峰村展示的样板房,户型规整、温馨舒适。复建回迁房将以此为标准,并且通过公证让村民安心。
这只是广州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州市共盘活存量用地约60平方公里,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3.8万个、37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658万平方米。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说,广州要着力做强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双引擎”,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既留住记忆 又聚集人气
鼓乐表演、潮流说唱……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刚刚完成第二期改造的永庆坊热闹非常。永庆坊位于西关核心区,保存有老广州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还集聚了粤剧曲艺、武术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调研员江伟辉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近200栋岭南传统建筑被保护性微改造,留下来的骑楼街群和72处物质文化遗产等几乎原封不动。
像永庆坊一样,“泮塘五约”项目同样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延续原有街区肌理,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营造出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吸引人们回归老城、品味老城。
“乱拉乱设的电线电杆不见了,坑坑洼洼的路面平整了,小公园小广场也陆续整修完成。出来逛街的年轻人多了起来,真是太好了!”正在散步的张阿姨喜形于色。
“既留住乡愁、记忆,又聚集人气、烟火气。”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伟说,“总之,我们要在细节处延续城市记忆,让羊城有‘面子’更有‘里子’。”
以环境改善促基层治理
白云区大源村,曾经是规模巨大的城中村——25平方公里,7000多栋房屋,20多万常住人口,存在一些矛盾问题。
面对这样的城中村,广州市委主要领导积极作为,区委和区政府周密谋划,街道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实施基层党建、社会治安、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五大提升工程,将大源村划分为20个更新单元滚动实施更新改造。
白云区副区长蔡胜介绍,该区政府收储、产业升级与环境改善同步推进,实现居住、产业、环境品质全面提升,政府、社会、村民多方共赢。
改造后,大源村很快形成以服装、化妆品为主的电商产业链条,拥有电商经营户5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名。
经过治理,大源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村精细化规范化建起111个网格,基层党组织带动行业协会、社工组织共同发力,构建起党建工作新的格局。”大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彭志良说。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海珠区琶洲村。经过改造,村里的特色商业步行街作为主轴,连接滨水居住区、村民安置区、SOHO办公区和商业办公休闲区。这里一跃成为商贸与休闲汇集、品质与文化兼具的现代化城区。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郭昊羽表示,作为超大城市,广州正努力通过城市更新来释放存量用地、换取发展空间,实现多方共赢,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改造旧厂房打造新平台
霞光满天,帆影片片。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最南端,毗邻珠江后航道处,一片地标性高楼拔地而起。
这里是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项目。从外观上看去,A建筑呈“1”字形,B、C建筑则像两个门框,由东往西排列成“001”,由西往东则组合成“100”。因恢弘亮丽、特色鲜明,被称为“广州之窗”。
10多年前,这里还是修船厂及预制板厂。随着城市飞速发展,这处厂房被规划为“生态、环保、节能”的现代商务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截至8月底,“广州之窗”总部基地已入驻企业60多家,其中大多数是科技创新、新型互联网及现代服务业企业。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极具商业活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中交四航局“广州之窗”建设管理处总经理周日仔表示。
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张建华介绍,2020年以来,广州市提出“淘汰关停一批、功能转换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改造路径,打造高端服务业园区、高新技术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发展新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广钢开发区,原建有石灰厂等旧厂房及仓库,改造后成为产居商一体化、以科技为主题的休闲商务区——岭南V谷。
“我们之所以选择入驻,是因为看好这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广州市大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瞿鑫刚说。
项目规划产业升级用地20万平方米,预计可引进500家企业,实现园区总体产值约1200亿元,税收约35亿元。目前项目一期已引进近百家企业,产值约60亿元。
“城市更新,不仅要重视速度,更要考虑群众感受,注重质量提升。”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