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书记梁广大:“只要有利国家、人民,我就敢做”
■逐梦者说—我和特区40年分享会
广东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书记梁广大,人称“梁胆大”。
人如其名,梁广大做事雷厉风行、经常力排众议,由此也留下诸多争议。
因拒绝有污染的“三来一补”产业,有人批评他“令珠海失去第一桶金”;因筹办珠海航展,有人质疑他“眼光过高,容易摔跟头”;因重奖科技人才,有人质问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能拿奖百万元,大名鼎鼎的“两弹一星”功勋该奖什么?……
在珠海工作16年,梁广大硬是凭着一身“胆气”,将现实困难和舆论压力踩在脚下,守护了珠海的青山绿水、创办了如今成为国家名片的“珠海航展”、引来了董明珠等“92一代”人才……把一个农业县变成现代化大城市,开创了珠海改革开放的新面貌。
虽千万人,吾往矣。日前,梁广大做客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主办的“逐梦者说—我和特区40年分享会”。“将自己身家性命押上搞改革”的他将个人贡献说得异常平淡:“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我就敢做,绝不拘泥。”他说。
谈创业
缺钱少人,人称珠海“农民办特区”
南方日报:1983年,您被调到珠海任职。当时珠海的情况怎样?
梁广大:我之前在佛山地委分管财贸工作。可是,来了珠海,发现这里没有什么工业,更没有商业,基本上是个农业县。而且当时划为特区的面积仅为6.81平方公里,比较难规划。
南方日报:您怎么打开局面?
梁广大:要在规划上下功夫。过去有个口号叫:“开一块,建一块。再开一块,再建一块”。看上去很有计划,但包括城市整体定位、交通设施布局等,实际上考虑得都不全面,局限性明显。所以,我们当时对全市范围内的土地统一征用,留一部分土地给农民自己开发、发展,其余用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这才从零开始,慢慢建立起现代化大城市的基础和格局。
我去过国内外很多知名城市考察。城市建设要懂得规划,思考缺什么,紧接着不停地补充各种元素。例如引进各类高科技项目及人才、资金、电力、能源、交通等方方面面。
南方日报: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梁广大:钱啊。没有钱。那时国家穷,地方更穷。有个顺口溜,说珠海是“农民办特区”。没钱怎么办?我们就去银行借。银行最开始会借点钱给我,后来再去,行长一见我就怕了,说:“我的钱都被你借光了,连应付人家的存款支出都困难了”。地方上的银行没钱了,我就去北京找中国人民银行借,四处“化缘”。
不只是没有钱,人才也特别紧缺。当时是由政府统一招聘和分配人才,但招聘不对口,等人来了,互相一看,都不合适,这样发展就被制约了。后来改由企业自己去招聘,增加了灵活性,解决了人才问题。
南方日报:1992年,珠海举办首届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会,在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最高奖励金达百万元。当时怎么想到举办这样一个大会?
梁广大:当时国家经济困难,科技人才经济也困难。这些人都很有才华,但要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不能光口头动员,还要用实际行动激励他们。所以当时就想到要对他们实施奖励。我把这个想法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后,他也表示同意。
南方日报:效果怎么样?
梁广大:人才纷纷跑到珠海来了,有的更是举家搬迁。后来,人实在来得太多,都没地方住了。仅1992年,珠海就收到500多封海外留学生的信函。有了人才,珠海发展更快了。但其实,不光是没有人才的问题,吃水问题、交通问题、教职员工、学校、干部宿舍缺乏,都要一一解决。
谈争议
招商要求高,被批令珠海失去“第一桶金”
南方日报:当时珠海提出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污染小的企业(项目)。有人就批评这“令珠海失去第一桶金”,这个声音持续了很长时间。
梁广大:当时我确实受到一些批评,因为一般的“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特别是有污染的企业,我都拒绝了。
我们对环保特别重视。整个珠海全市的土地,统一征用,25度以上的山坡不准盖任何建筑物,河边、海边前面不允许盖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遮山挡海挡河。把美丽的山景,把美丽的海、海湾、河流、广阔的空间留给人们共享。平沙大道以东有大烟囱的项目一律不许建,必须保证珠海的环境。
有些人说我太死板,我理不了这么多,我说:“你们看起来发展快一点,但到头来损失很大,很难弥补,我们不能走这条路”。
这条底线被守了几十年,后来大家也都能接受了。这样一来,也就守住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现在很多人来珠海旅游,都愿意去海边坐坐,呼吸新鲜空气,有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这得益于珠海开发要求比较严格。
南方日报:在珠海城市建设阶段,您推进了许多重大项目建设,如大港口、大机场、大电厂、大桥等。而像珠海航展,已成为国家靓丽名片。办航展经历了什么?
梁广大:当年要举办珠海航展,也有很多争论,认为我们想得太高了、太大了,可能吗?很多人怀疑能不能搞好。为了办好珠海航展,我去国外考察了巴黎航展、英国范堡罗航展、新加坡航展等,吸收了他们很多有益经验。
现在有些人总想把航展搬到他们那去,我说这个不可能,我们为了这个航展花了很多精力。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
南方日报: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您一直认为,倘若不打通陆、海、空,珠海就是“死棋”,为此提出要建伶仃洋大桥,要联通珠海和香港。当时为何有这个想法?
梁广大:当时珠海大部分进出口要通过香港,而从珠海到香港,要经过中山、东莞、深圳等地。沿着珠三角一路绕一圈,费用高、时间长,哪有人敢来珠海投资?1986年,为了更好吸引投资,所以提出要建伶仃洋大桥。我的很多想法是看到国内外大城市如何发展、如何建设,思考后融入到珠海的规划建设中。
南方日报:在珠海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政府的职能转给了华发等国有企业。推进这一改革,您是怎么考虑的?
梁广大:政府要改革,要放权,企业机制更加灵活、更加按市场规律办事,放手给国企办,效果会更好。事实也是如此,华发等国企在珠海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谈思考
改革开放“试验田”,要肩负起责任
南方日报:1984年,邓小平同志到珠海视察,题了“珠海经济特区好”。当时题这句话的时候,您在现场吗?
梁广大:在啊。那是小平同志视察后,快吃完饭了,我就请示他:“您能不能写几个字鼓励下我们”。小平同志说:“好呀,写什么好呢?”他就站起身,往后走了几步,向我们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的方向走过去,思考了一下就写下了“珠海经济特区好”,在场所有的人热烈鼓掌。
小平同志一直坚持改革开放,要我们大胆干、放手干,不能束手束脚。他的这个题词,对我们的鼓励非常大。等他1992年再来珠海,看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坚定了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
南方日报:很多人说您是“梁胆大”,您对这个称呼怎么看?
梁广大:这个叫法还要从习仲勋同志说起。1978年,他主政广东。我发展社队企业,习仲勋同志说我“梁胆大,神通广大”。后来,这个名字就慢慢叫开了。
我个人觉得,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我都要去做,就敢去做,不给历史、不给自己留遗憾。我始终认为,不能以珠海来论珠海,珠海是国家的一部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国家给予了我们很多宝贵资源,我们就要肩负起这个责任。
南方日报记者祁雷黄鹤林见习记者刘佳荣
统筹/主持:南方日报记者赵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