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崛起: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广东军团”
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生物试验。南方日报记者石磊摄
位于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的凯普生物实验室里,检测人员正在对跨境冷冻食品进行新冠核酸检测;深圳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里,华大智造高通量的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有序运行,日均检测产能突破万例;香港观塘区牛头角,金域医学新落成的医学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东第三方医学检验发挥了重要力量。数据显示,疫情初期全国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广东占比近1/3。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进博会上,世界500强生物医药企业阿斯利康接连与广深两地签约,正是看中了广东医学检验的夯实基础。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企业、实验室及研究机构发现,疫情发生后,广东第三方医学检验产学研融合加速,核酸检测带动产业整体高位发展。而第三方医学检验拥有的样本和数据,又可以应用到上游企业的药物开发中,这恰恰是产业未来的发力点。
需求激增的背后▶▷
核酸检测带动常规医学业务
“市场对于第三方医学检验的需求,大大超过企业预期。”凯普生物副总经理管秩生刚刚结束会议,讨论扩招医检专业人员。他介绍,凯普生物主营业务是HPV宫颈癌检测等,今年疫情突发,公司迅速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项目研发。截至今年10月,凯普生物累计检测新冠病毒样本超400万例。管秩生预判,检测需求激增的影响是持续性的,而且在核酸检测带动下,HPV宫颈癌等常规检测项目业务的增幅也非常明显。
凯普生物是广东第三方医学检验“军团”的一道缩影。今年以来,金域医学、华大基因等龙头企业在抗击疫情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金域医学集团高级副总裁汪令来介绍,今年以来,金域医学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香港开展核酸检测。截至10月下旬,累计检测总量超2500万人份,占全国核酸检测总量的近1/10。而扣除新冠核酸检测业务,金域医学的常规业务收入也在稳步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达21.91%。
新冠疫情刺激下,广东多家第三方医学检验企业的业绩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财报显示,金域医学总营业收入达58.27亿元,净利润达10.55亿元,同比增长达230.65%;华大基因营收67.52亿元,净利润27.05亿元,同比增长901.68%;凯普生物营收9.17亿元,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160.29%。
专家认为,广东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夯实基础,是推动广东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广东是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化发展最好的地区。”广州生物产业联盟研究院研究员李莎分析指出,疫情刺激下,广东第三方医检企业的技术操作标准化、产能规模化、冷链物流专业化等优势得到充分展现。
生态闭环的构建▶▷
产学研全面融合初见成效
广州国际生物岛,生物岛实验室(原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生物实验数据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推动了产学研全产业链融合的进程。”生物岛实验室科技发展部高锋告诉记者,疫情暴发后,实验室联合了中科院广州健康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达安基因等20多家科研机构、医院以及骨干企业等资源,在快速检测、疫苗开发等方面累计部署了16项科技攻关项目。
生物岛实验室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广东省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启动建设的首批省实验室之一。“反应之快、力度之大,充分体现了广东在生物医药检测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强大优势。”实验室智库负责人冷民表示。
生物岛实验室和普世利华研发的新冠核酸检测卡,可在45分钟内完成全流程现场检测,这是一种新的恒温检测技术,对检测环境的要求大幅降低。在冷民看来,这正是充分利用各研究机构现有成果,结合各企业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各家所长。
汪令来认为,广东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数量多,而且拥有多家集团化、连锁化的第三方医检机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丰富、研发实力雄厚,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医检行业发展链条。
《2019—2025年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珠三角在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3亿元。
“第三方医学检验所掌握的样本资源和数据资源,又可以应用到上游企业的药物开发以及临床研究等领域,这正是后疫情时代广东生物医药的发力点。”汪令来说。
未来路径的选择▶▷
第三方医学检验还要突破哪些瓶颈?
没有精准诊断,就没有精准治疗。“疫情暴发以来,第三方医学检验的专业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合伙人张荣华预测,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下,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但与此同时,人才政策力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以及产业链机制体制不创新等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也日趋突显。
“高端的专业人才,是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的源头活水。”冷民认为,“留住人才,才能抢得产业发展的先机”。锐博生物科技董事长、国家特聘专家张必良博士也指出,企业招聘博士后的成本逐年提升。
高投入、长周期、融资难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另一问题。“仅仅依靠区域性投资,难以持续为创新供能。”粤科招商科创生物医药研究小组建议设立投资周期10年以上的政府引导基金,促进更多大型跨国药企合作成立产业基金。
产业链机制体制创新探索,则是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产业基础好、制造业发达、市场化程度高,但真正面向未来的创新平台还是比较欠缺。”冷民建议,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应该瞄准特定几个领域的国际化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
汪建也认为,广东生物医药在产业链完整性和源头创新方面,较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还有一些差距,尤其在CRO(医药研发外包)等薄弱环节差距明显,建议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出台扶持政策。
“希望第三方医学检验能被纳入到国家的公共卫生规划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汪令来建议,企业可作为病例筛查确诊的重要检测能力和专业物流服务的储备资源。
■行动指南
到2025年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日前,《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对于未来五年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在顶层设计上作了明确规划。
总目标:到2025年,广东要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体制机制、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产业规模方面,力争实现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形成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在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优化,培育发展销售收入超千亿的龙头企业1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在产业创新能力方面,争取建设1家国家实验室或分支机构、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得有效发明专利量超过1.5万件;在产业发展生态方面,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定点使用新疗法。
■智库观察
“高精尖”领域率先突破补足高端产业链薄弱环节
作为传统医药大省,广东培育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力点在哪里?
调研中,企业、专家和机构不约而同瞄准了三个新兴方向——医学检验、干细胞以及医疗器械,其中又以医学检验最为成熟。
广东第三方医学检验产业起步早,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经营企业数量等多项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应该多往“高精尖”领域率先突破,补足高端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疫情,既是对广东第三方医学检验实力的一次大考,也加速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入列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实践路线图已经清晰绘就。可以看到,《行动计划》是“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也是结合疫情下公共卫生安全发展新形势的精准发力。尤其在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下,粤港澳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科研力量及资本,促进生态圈各类创新要素流通配置,发挥最大价值。
南方日报记者彭琳欧志葵王佳欣见习记者冯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