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 智治善治助力平安建设
汕头市濠江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心发挥了中枢功能。受访者供图
■“粤治”案例走访
地处潮汕平原,韩江、榕江、练江入海口的汕头市,其人口密度达到全省的4.5倍,全国的17.6倍。这里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约75%的是农村人口,部分地区仍保留着农村传统的治理模式。前些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多地少、治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屡有出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有效的市域社会治理能够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在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的指引下,汕头经济特区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巧谋“善治”推动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具有汕头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助推平安汕头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枢”派件社会问题即知即处
走进汕头市濠江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心,目光即被一块超大屏幕所吸引。在这块大屏幕上,正在运行的是“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记者看到,2.5D电子地图将濠江全区划分为7个街道大网格、60个社区中网格、269个小网格以及学校、医院、景区等160个行业专属网格,点击任一网格即可显示实时高清画面。
据濠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罗宗进介绍,该系统采集录入了人口、住房、城市部件、企业、组织等70万余条基础数据,汇集了综治信访、海洋渔业、三防应急等12个业务系统,集成了公安、城管、街道、社区、学校、医院、景区约1000路公共视频资源,建设了356个“雪亮工程”智能视频监控点。“目前实现人脸识别、森林防火热成像预警、电子围栏越界自动报警、聚集超时自动提示、高空高清抓拍、电子卡口车牌采集等功能,不断夯实智治根基。”他说。
依托该系统发挥的“中枢”作用,濠江区对社会问题进行线上交办,精准“投递”到属地网格,形成“派遣—处置—反馈—办结”的业务闭环,做到社会问题即知即处。基层网格员每天在网格内走访收集事关民生的“小事”“琐事”“烦心事”,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中心,由中心接件分派处理,职能部门及时响应落实,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该中心迅速研发增设了卫生防疫模块,汇集交通卡口、集中留观、网格排查、复工复产等疫情防控数据,使全区防疫态势一目了然。
“物联”驱动解决治安大难题
在汕头市潮阳区,不少摩托车都挂着一块醒目的绿色牌子,牌子由字母数字编号组成,这是潮阳摩托车主特有的防盗抢备案号。
潮阳区人口众多,前些年盗抢摩托车违法犯罪占刑事警情比例大,摩托车闯红灯、逆行、乱停乱放等交通乱象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等治安管理难题。如何在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的基础上,有效治理摩托车乱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潮阳公安机关萌生了建立“零费用+物联网”摩托车智能管理系统的设想,用“新科技”解决“老问题”。
“安装有防盗抢电子标签的摩托车,物联网平台可以清楚记录车辆轨迹和位置。”潮阳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欧阳利明介绍,防盗抢电子标签实际上是一块很小的芯片,预植在摩托车隐蔽处,除非把摩托车完全损毁,否则盗贼逃到“天涯海角”也能找到。
现在潮阳区超过26万辆摩托车安装了物联网防盗抢芯片,社会治安防控取得良好效果。物联网治安管控平台摩托车智能管理系统在整治交通、治安乱象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目前潮阳区把该系统作为切入点,深化物联网平台数据的二次开发应用,形成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新警务”体系,为精准打击犯罪和治安防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委员、副教授颜海娜认为,从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到“雪亮工程”、摩托车智能管理系统,汕头正用高新技术不断丰富和延伸“枫桥经验”,开启了一条“智治”之路,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推动社会治理由“传统监管”转变为“智管智用”。
南方日报记者廖奕文黄嘉锋通讯员蔡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