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在深圳拉开大幕,国内外优秀企业、创客、投融资机构以及专家学者将共聚一堂,共同梳理未来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而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则是高交会自诞生以来肩负的使命。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高交会值得更多期待。

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引关注

11月11日,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畅通国民经济“堵点”“断点”过程中,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能否做到科技自立自强,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在高交会西安光机所展区,集中展示了“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研究团队致力于解决国家“卡脖子”工程难题,在完成先导专项研究工作的同时,将专项成果产业化,为我国在高端光子集成产业领域提供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在2020年高交会上,各个“卡脖子”技术均被投入了巨大关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沈阳自动化所等约50家科研院所将亮相中科院专馆。优秀创新产品展示区方面,以超高速工业相机、IBS五轴联动检测仪、激光雷达B1、亿级像素阵列相机为代表的众多高精尖监测仪器,解决了高精尖监测领域的紧迫难题,为中国精密核心技术突破作出样板示范。

“过去我们希望和国外有科技贸易往来,而现在从国际上,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交换关键性高科技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宋丁说,科技竞争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当前迫切需要从“卡脖子”技术入手,实施高科技研发转化的内循环,整合科研院校、研发机构以及一些大的科技企业的资源,进行资金、技术、环境、人才的内部融通,来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益。

“高交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如今高交会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顺应这种高科技研发转化的内循环,通过高交会的举办,为中国的科技整合提供平台,让人才、技术、资金等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得到现实的互动以及整合。”宋丁说。

国外展团对高交会热情不减

眼下,中国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作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高交会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旅行受到诸多限制,但这并未影响国外展团对高交会的热情,目前共有4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8个代表团参展。奥地利10家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参展,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消防技术供应商卢森宝亚集团、最大的工业领域开发和优化动力总成系统测试公司李斯特技术中心等。

另外,高交会“忠粉”俄罗斯展团已经携手高交会二十载,今年携17家科教展商展示核心研究成果,涉及无线电科学、3D打印技术、纳米材料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清洁能源、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在韩国展区,展示着360度穹顶图像系统、智能消防头盔、智能应急铃等技术及产品。

“我们强调以‘内循环’为主,但并不是‘关起门来’。科技是无国界的,全球化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提升高科技研发转化的内循环,必须要有外循环来支撑,包括加大科技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引进国外的科技产业、吸引国外的技术人才。”宋丁认为,通过高交会等平台,可以从俄罗斯、土耳其、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尝试寻找高科技领域的引爆点。

宋丁表示,除了吸引国外的科技人员进来,中国依然要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在人工智能、电子通讯、量子科学等领域,有针对性地与相关友好国家进行深度人才合作。在加强与国外科技合作的同时,深圳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看点

看!深圳企业带来这些明星产品

可视化管控大屏能实时“看住”城市

如果你想了解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那么在高交会上都能大饱眼福。今年的高交会上,深圳企业组成创新矩阵,带来满满的创意和创新产品,让观众感受到科技力量带来的冲击,也向外界传递“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的创新科技主题精神。

在深圳会展中心一号馆,一块硕大的屏幕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这个面积达150㎡,弧度53°的大型弧幕给观众带来极其震撼的视觉体验。

站在“可视化管控大屏”面前,可以感受到它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屏幕上展现未来智慧城市客流监测、运行监管、环保处理、态势监控等城市运行管理基础应用场景,赋能各大不同领域数字化管理创新实践,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

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提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康玉路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款可视化管控大屏整合了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如用在城市垃圾管理方面,可实时监管城市日产生垃圾的总数,并可以查看焚烧发电和焚烧污染物排放的详细情况,“生态园、填埋场甚至每一辆垃圾车的详细数据都可以实时监控。”

深圳知名科技企业云天励飞的“城市智能体”在高交会上首度亮相。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城市业务场景上,云天励飞打造了第一款全球动态人像系统“深目”,对安防、社会治理、民生服务这些城市业务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在这个基础上,云天励飞开始构建自进化的城市智能体,利用算法、芯片、大数据技术,智能调度分析城市AI算力、能力和数据资源,推动城市不断向高阶智慧进化。

本次高交会上,云天励飞也展出了城市级疫情AI智能防控平台产品。郑文先说,平台综合运用人像识别、人像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合疫情公开政务信息,以“预防-控-阻断-掌控态势”为防控主线,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立体防控体系。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深圳进行部署。

高交会上的3D科技产品越来越“亲民”

贴上这张智慧膜能让手机变3D

对于3D技术,人们并不陌生,但3D手机、3D浏览器、3D打印鞋垫等实际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3D技术,相信很多市民还未接触过。在本届高交会上,诸多实际应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3D技术得到了一次集中展示的机会。记者注意到,这些3D科技产品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需要,向着实用的“亲民”路线迈进。

一号展馆内的某展台前放置了十多台手机,每台手机前都围满了观展群众。“将手机放置于头部正前方,手机很快可以识别人体肉眼,手机指示灯由红色变为蓝色,随即进入3D观影模式”,随着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观展者纷纷手持手机,观看着手机内正在播放的3D电影“阿凡达”,画面呈现出3D效果。

记者注意到,这些展出的3D手机与普通智能手机并无不同,只是屏幕上贴的膜有些特别。这是运用了深圳立体通公司开发的裸眼3D技术。公司副总裁助理管茜莉告诉记者,普通手机变3D手机,关键就在这张贴膜上,“我们称这张贴膜为立体通裸视三维智慧膜,这张手机膜可以把用户的普通手机变成裸视三维立体手机。智慧贴膜离我们并不遥远,最快本月就会上市销售,售价100多元。”

“一双不合脚的鞋会损害你的脚。既然如此,为何不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一双最合脚的鞋垫呢。”参展商李纲说。正在展出的“足帮帮扫描仪”就是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定制鞋垫打印设备。用户只需将双脚踩在设备上,设备在5秒钟内将对用户脚部进行扫描,自动计算几十个足部关键部位的数据,分析出用户脚部的形状、存在的问题,并为用户量身定制一双最合脚的专属鞋垫。“设备可以分析出用户是否属于扁平足、外八字等,打印而成的鞋垫不但合脚,还可以帮助用户矫正脚型。”李纲说。

本届高交会上展出的3D技术产品还有很多。除了上述的3D手机贴膜、3D打印鞋垫,还有3D打印各式玩具、3D智能立体交互展示、3D立体桌面交互系统展示等等。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3D科技产品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单位:羊城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