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广东8大航道口门,散货船46艘、多用途船23艘、集装箱船11艘,掌握得很清楚。”广东海事局工作人员指着“海事之眼”系统显示屏介绍着17日的通航情况,记者现场也看到,包括全省船员识别、到港货船统计、通航信息等,都直接通过该系统显示,“传统的各项海事工作更加便捷化,是建设现代智慧海事的重要手段。”

“海事之眼”推动海事步入数据化时代

“最开始‘海事之眼’只是一个船员管理工具,现在慢慢建成一个生态。”“海事之眼”系统开发方,广州市勤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健爽介绍,以前有船员不带身份证或用假身份证,导致海事部门监管难问题,“能否通过人脸识别进行管理”成为破题思路。

2018年8月,“海事之眼”小程序投入使用,广东内河及近海水域兴起了一阵“刷脸”风潮。广东海事管理部门在中山试点“海事之眼”,将水上运输这个持续几千年的传统行业带入信息化时代,随后在广东全面推开。

随后,以船员管理为契机,更多延伸功能被开发出来。

人可以识别,那在河里行驶的船能否识别?这一想法,也让“海事之眼”系统有了新能力。识别轮船很困难。不像公路,水面宽阔,只能在两岸安装摄像头。并且船牌没有固定位置,大小也不一致,而且长期受河水侵蚀船牌清晰度容易受损,识别困难。“采用了性能更好的摄像头,即使船牌有损坏也能分辨出,最终判断船的航行是否规范。”

由于使用便捷,“海事之眼”也得到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大力推广,目前包括船员等用户数已经有了超10万人。

紧盯渡船事前规避风险

随着系统开发和对行业数据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包括“客渡之眼”、智慧渔政系统也开发应用。

“通过人脸识别和追踪技术,这里可以计算渡客的人数,如果出现超载情况就会马上预警。”邓健爽指着“客渡之眼”系统显示屏介绍,记者看到,显示屏记录着佛山勒北渡口的实时登船情况,“以前都是发生事故之后,再调取监控调查,现在通过实时预警,起到了事前预防的情况。”目前,这样的监控几乎在广东各个渡口铺开,守护着渡客安全。

“客渡之眼”利用传感器如手机、摄像头等感知设备自动感知渡口运行相关因素,再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和算法分析等进行跟踪与决策。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船舶运行行为并加以分析,监督其是否有违规运行,对渡船运营中潜在的不安全情况进行自主检测和预警,包括渡船人员超载、车辆超载等问题,从而保障渡船安全运行。

而“智慧渔政”,则基于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智慧渔政综合监管与应用。对驾驶舱内进行异常行为实时识别和智能分析并报警,相关执法人员、渔政公司负责人、在船渔民家属可实时查看渔船情况,包括实时定位、实时驾驶情况、异常情况、渔民报平安等功能。

【南方+记者】张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