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了!这些扶贫知识你了解吗
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标志着国家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个消息举世瞩目,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国家级贫困县是个什么概念,脱贫摘帽意味着什么?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没有广东的身影。今天,咱们就好好来聊一聊。
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是怎么来的?
其实,国家级贫困县的“年纪”比大多数网民都要大。
确定重点扶持县,是我国扶贫开发区域瞄准的重要手段之一。1986年,我国第一次确定国家级贫困县,此后进行过三次调整。
1986年我国陆续确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按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农区县低于150元,牧区县低于200元,革命老区县低于300元,即列入国家扶持范围。
1994年,国务院扶贫办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按照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元的县一律退出,低于400元的县全部纳入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2001年,国务院扶贫办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进行第二次调整,贫困县改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东部33个重点县指标全部调到中西部,东部不再确定国家级重点县。
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县进行第三次调整。与以往重点县的调整方法不同,本次调整的最大特点是权力下放到省。即允许各省根据实际情况,按“高出低进,出一进一,严格程序,总量不变”的原则进行调整。
这次调整,原重点县共调出38个,原非重点县调进38个,全国重点县总数仍为592个。
看到这里,有读者会问,“592”,怎么与开头的“832”有出入?
那是因为除了重点县以外,还存在着特殊扶持区域。它们整体享受重点县待遇,不占重点县指标,它们的名字就是“连片特困地区县”。
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以2007-2009年3年的人均县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与贫困程度高度相关的指标为标准,这3项指标均低于同期西部平均水平的县(市、区),以及自然地理相连、气候环境相似、传统产业相同、文化习俗相通、致贫因素相近的县划分为连片特困地区。
简单来说,这些地区由许多贫困县组成,大家情况类似,脱贫思路也可以互相参考,分在一个篮子里更有助于脱贫。
2012年,国家确定14个连片特困地区,有680个片区县,扣除其中与重点县交叉的440个,一共832个重点县和片区县,这就是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前世今生”。
国家级贫困县宣布脱贫有哪些条件?
按照贫困县退出的有关政策规定,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需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
问题来了,贫困发生率是怎么算的呢?
听到要算数,大部分网民恐怕要直接跳开这部分,但其实并不难,我们只要理解为,贫困发生率就是贫困人口占统计人口的比率即可。
所以,一个有100万人的贫困县,只要贫困人数不到2万(西部地区不到3万),那么它就可以宣布脱贫摘帽了。
这也提醒我们,贫困县摘帽,并不意味着里面已经没有贫困户了。
同时,贫困县全部宣布摘帽,也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11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贫困县脱贫摘帽有关情况。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更生就表示,贫困县全部宣布摘帽,并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还需要履行相关程序。
需要哪些程序呢?夏更生说得很清楚,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贫困县退出由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专项评估检查、省级人民政府宣布。
省级宣布后,还要接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抽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检验退出程序的规范性、标准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真实性。
所以,国家还要对抽查、普查和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查缺补漏、动态清零。最后,由党中央宣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赢脱贫攻坚战。
“没有国家级贫困县”后广东如何开展扶贫工作?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2001年时“东部不再确定国家级重点县”,也就是说,进入21世纪,广东就已经没有国家级贫困县了。
那此后广东的扶贫工作如何开展呢?
1998年1月,广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但广东自我加压,在经过十年扶贫开发纲要阶段(2001—2010年)后,广东绝对贫困发生率已经下降到1%。
此时,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等发展条件的制约,以及增收困难、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问题。广东进入低收入、低消费水平的相对贫困阶段,意味着缩小发展差距将成为扶贫工作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2009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启精准扶贫的先行探索,从2009年6月到2015年年底,广东启动实施了两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简称扶贫“双到”),对粤东粤西粤北14个地级市和江门恩平市的贫困村、贫困人口进行重点帮扶。
广东两轮扶贫“双到”,效果如何?来看这样一组数据:第一轮扶贫标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到了2015年底第二轮扶贫结束,被帮扶的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已达9220元。
到2016年,国家不再给广东下达绝对贫困减贫任务,广东转向全面解决推进相对贫困问题工作。当年,按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2014年不变价)以及按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8000元(2014年不变价)、相对贫困人口占全村户籍人口5%的标准,广东全省认定相对贫困村2277个,相对贫困人口161.5万人。
至今年6月底,现行标准下,广东省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77个相对贫困村,已经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南方日报记者黄鸿基黄进 实习生黄锡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