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未来将走向何方?专家齐聚佛山南海论道
为激发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12月4日—6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广东佛山南海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在佛山南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名校长及南海区教育系统相关行政骨干等汇聚一堂,共论区域教育改革之道。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广东佛山南海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在佛山南海召开。刘明摄
“我们要把什么样的教育带向未来?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我认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介绍了从固定场所学习向泛在场所学习转变、从储备性学习向即时学习转变、从寻找答案的学习向寻找问题的学习转变等八种教学方式变革。“所有教学方式的变革都是从重‘教书’向重‘育人’的变化,我们要把教育活动变成一种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生命的变化。”袁振国说。
谈及育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韩民认为选拔拔尖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改革。一方面,基础教育要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借此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他认为,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重点增强对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
“课程改革在一步步探索育人的最优路径和方式策略中一路往前走。”在《基础教育课程》主编付宜红看来,课程改革同样是育人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但在课程改革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公平”“效率”两者的平衡?实现各种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的满足?她提出,核心素养是未来学生发展的“DNA”,学校始终要牢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改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挥棒,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除了知识传递,学校的另一功能是文化传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满生认为,高质量的学校建设除了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业成绩之外,学校文化应是检验高质量学校建设更重要的评价指标。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长久生命力,因此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动力。
此次活动除了经验报告和专题讲座,还通过名校长办学经验分享、圆桌论坛、学校参访等“理论研究+实地考察”方式,让与会人员更深刻地感受到南海教育改革活力与创新发展情况,并积极建言献策,为破解评价难题、活力质量的时代课题贡献力量。其中,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介绍了南海区在教育质量监测、特色+集团办学、智慧教育构建和教育生态营造等四个方面取得的成效;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以学校为例分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探索与实践,南海外国语学校校长黄新古介绍该校不仅通过学业减负和添加文体活动点亮自己,还通过教育扶贫照亮他人。
除了听取专题报告,与会人员还于6日前往南海双语实验学校、怡海第五小学、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南海实验中学等学校,现场考察了广东佛山南海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学习新时代区域(学校)高质量发展鲜活经验。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选址佛山南海举办,这既是对我市多年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市坚持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融合创新的莫大激励。近些年来,南海区通过新建扩建优质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品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等方式促生了公平、多元、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全市教育发展树立榜样。”佛山市副市长许国提出,接下来全市要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区域教育高地;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聚焦问题导向,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为区域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更多专业性、前沿的、先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广东是教育改革的前沿,佛山南海是教育改革的热土。”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区域教育专委会理事长翟博表示,此次年会选择在佛山南海召开,就是希望汇聚广大思想最活跃的专家、局长、校长的智慧,分享各地最前沿的教育经验,通过实际考察佛山南海的教育改革,探索成功的经验亮点,从而找到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路径、新灵感。
南方日报记者王雅铄见习记者刘明通讯员黄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