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通“快车道” 专利“跑起来”
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数不清最近跟多少科研团队碰头,主题只有一个,就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的量产研究。这是国内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专利授权,从提出申请到获得授权,用时仅4个月;深圳盐田北山工业区,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内,法务经理谢鑫星和同伴们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拿到了多份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疫产品专利授权书。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争分夺秒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在后方,一场由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政府部门共同加入的“专利保护战”也在与时间赛跑。正在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以各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重要平台,撬动各界力量,构建知识产权协同“快保护”的良性生态。
“疫情迫在眉睫,专利授权如何等得起”
疫情发生后,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完成了新冠肺炎病毒疫苗设计方案,但主管研发的副总经理关素华还为另一件事发愁:专利申请要等、授权要等、临床试验要等、正式上市也要等!同时,广州奥松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宾也忧心忡忡。该公司研发出呼吸机所需的多种医用传感器,但新产品的专利要怎样才能尽快通过审批、不延误产品推向市场?
这是众多创新型企业长期面临的“痛点”。谢鑫星告诉记者:“在生物、医药等领域,按普通渠道申请专利,走完整个流程需要3到4年,其中仅实质审查阶段就要1到2年。”如果按照普通渠道申请专利,很可能新产品的医疗器械资格证都已获批并投入市场,而专利授权还未到手。疫情又迫在眉睫,如何等得起?
从春节前到现在,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部负责人赵飞一直“连轴转”。赵飞记得,当时在办公室一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就和同事们“抢通”了疫情防治相关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商标审查快速通道。两条新通道的受理范围拓展到与疫情相关的全领域,不再只局限于该中心原本服务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预审合格,就能进入绿色通道,最快三四个月能拿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通不过,就只能走普通程序,等上三四年。”赵飞说。
“抗疫相关专利预审时间仅2个自然日。”赵飞向记者强调,“是自然日,不是工作日。”赵飞带着专利预审员们24小时“加急接单”,周一至周日不间断审查,“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我们就给他们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速度’。”
作为国家级中心,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组建以来,已接收专利预审申请3408件,排在全国保护中心前列;三类专利平均预审周期缩短到4.7天;经预审合格后的专利申请平均授权周期大幅缩短。如今,新技术专利更快获得授权,产业化的路通了一半。
走上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后,恩宝生物仅等了4个月就获得国内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专利授权。今年8月,该公司已与华兰生物开展合作,研究疫苗规模化生产,争取未来年产能达到上亿人份。“这速度,以前没法想象。”谢鑫星感叹。
截至2020年10月底,该中心共受理70家创新主体的疫情防治相关专利210件,其中110件进入快速审查通道,已获得授权96件。
强力保护让企业创新没了后顾之忧
“灯饰之都”中山古镇,每年产出全国70%的灯饰,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构就设在这里。“灯饰产品更新换代快,生命周期短则10天,最长也只有两三个月。外观设计专利保护速度跟不上,会大大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不利于产业发展。”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下称“中山快维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蔡杰松说。
“从机制上找突破,把维权保护网撒到产业一线。”蔡杰松说,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将灯饰领域的专利行政执法权委托给中山快维中心行使,涵盖外观设计快速办理、调解优先和联合执法等诸多制度。
今年5月20日,中山一家灯饰企业负责人李某向该中心投诉,称其外观设计专利名称为“灯臂(水晶聚财)”的产品被侵权销售、许诺销售。“短短5天内,我们迅速立案。从立案到结案,用时25天,双方调解成功。”蔡杰松说,这大大减少了企业维权的时间和成本。
强有力的保护让企业创新没了后顾之忧。2019年,古镇灯饰设计人员数量近2000人,比2011年增长了10倍。
在专利“快保护”中,“维权”与“确权”同样重要。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巨峰打了个比方:企业在前方攻下一座座“创新堡垒”,后方快维中心和政府的“护城河”也要及时挖好。
广东许多专业镇是知识产权维权的重点地区,不少企业长期受知识产权维权难、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困扰。蔡杰松说,中山古镇的“快维权模式”非常聚焦,针对本地集中度高、出口量大的灯饰产业有的放矢,更精准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比如,企业对异地维权意愿不高,我们就专门开了诉讼绿色通道,通过‘异地诉讼、巡回审判、远程审判’,‘一条龙’服务全送到企业家门口。”
中山模式启发了更多地区,越来越多独具产业特色的快维中心在广东落地。截至目前,全国1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里,广东独占7席,分别针对灯饰、家电、家具、皮革皮具、五金刀剪、玩具、餐具炊具等7个重点特色产业设立。此外,广东还拥有11家维权分中心和10个维权服务工作站。
目前,全省已有中国(广东)、中国(深圳)、中国(佛山)三个“国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并新增建设汕头、珠海、广州保护中心。未来,“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维权援助”的体系仍将继续完善。
■记者观察
知识产权保护“唯快不破”
广东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需求有多大?根据《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广东知识产权创造指数(包含创造数量、质量和效率三方面)从2018年的全国第三跃升至2019年的全国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包含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和保护效果三方面)蝉联全国第一。
尽管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相对较好,但未来能否保持优势、增创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
今年疫情期间,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抢通”的两条专利预审新通道,不仅让企业受惠面更广,还将专利送进快车道,授权时间从3—4年压缩至3—4个月。像这样的举措,对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环境、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尤为重要。
如今,广东的路线图很明确,要从“快确权”和“快维权”两个缺口来突破,筑牢知识产权“快保护”网络。
不过,在不少企业和专家看来,未来广东在“快”字的基础上还要兼顾“通”字。广东可以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重要平台,进一步对接港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联合执法能力,“打通”更多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快保护”的通道。同时,探索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互认试点,促进三地完善知识产权协同“快保护”网络。
南方日报记者陈晓曾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