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来势凶猛 菜市场是否真的会消失?
菜贩的最后一口饭会被抢走吗?11月28日,一篇名为《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的文章引起热议,人们把目光从社区团购补贴的“薅羊毛”,转移到菜市场,开始关注个体菜贩们的命运。
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互联网巨头应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中央政治局也在11日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在此背景下,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肉菜市场,听取菜贩们的心声。
菜市场的生意越来越难了
还没到中午12点,广州天河区枫叶路的上社菜市场已经没多少人了,一些摊主们在摊位上无聊地玩起了手机。虽然这里邻近城中村和大型社区,但自疫情至今,已经有三个摊位走人了。肉档的档主小刘说,现在的生意太差了,她每天要少卖上千块钱的肉;卖鸡蛋的田大姐也说,这几个月她每天营业额少了一千多,收入几乎减半。而摊位每个月租金就要五千,按照很多档口现在的情况,其实大家都是在苦苦支撑。
邻近城中村的上社菜市场却菜多人少
但摊贩们认为最大的冲击不是疫情也不是互联网,而是在隔壁新开的乐易购超市,因为那里的菜更便宜。市场的红萝卜卖三块多,乐易购卖九毛八,比批发价还低。“这里的青菜卖六块多,他们卖三块。市场六月才从原址移到这里,乐易购九月一开,生意一下就不行了!”而在该市场五百米的半径内,至少还有10家卖菜的便利店,以及盒马、美团、叮咚、朴朴等网商及社区团购。
而附近信华花园边上的临时市场更是冷清。“自疫情之后就没什么生意了!”正在水果摊边打盹的摊主告诉记者,以前还是有些年轻人来买的,但现在基本只有大妈了,她们斤斤计较,又喜欢挑,稍微差一点的水果就不要,“太难侍候了”。旁边卖青菜的大婶指着堆得很高的菜摊说,从早晨到现在,几个小时才卖了两百多块钱的菜。记者注意到,这个市场已经有约三分之一的档口不卖果蔬,而是卖起了衣服及杂货。
在广州老城区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11日下午3点,荔湾区中山八路周门街市里已经只剩不到10个顾客了,比看档的档主还要少,偶尔有两三个人聚在一个档口挑选,都会引来隔壁几个档主的吆喝。肉档口上鲜红色的灯还亮着,但因为鲜少有人路过光顾,年龄大一点的档主都坐在档口里,或伏在案板上闭目养神,或找临近的档主相互攀谈。“你看这,”一个档主指着摊位前空荡荡的走道说,“以前哪有这样的?”
周门街市生意也不行
雷阿姨经营了十几年的鸡档就在街市入口附近。她说,今年卖的鸡明显少了很多。原本每天可以卖三四十只,如今只能卖20只左右,但今年铺位的租金却涨了1700元,每个月的利润几乎都给了铺租。还有不少的档口连租金都付不上,被迫离开了。“像我对面的档口,羊肉、猪肉、牛肉、冷冻鸡腿都有卖过,都换了四五个人了。”
一些档口已经关了
每当有人路过摊位,雷阿姨都会很热情地把身子越过案台向他们打招呼。市场里面竞争很大,同样是卖鸡的摊位有十多个,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看到,雷阿姨的摊位比其他摊位的生意要好。来雷阿姨摊位的基本上都是老顾客,阿姨都叫得出顾客的名字和他们常买的部位,他们来菜市场也都会帮衬雷阿姨。雷阿姨的服务也很好,尽量满足街坊们的需求,鸡腿去骨、去皮、鸡爪剪指甲……有时候就算顾客没要求,她也会主动提出帮忙切好,还要切得小块一点,她觉得这样能留住更多的顾客。“不怕顾客要求多,就怕顾客不来买。”
这样的害怕不是没有道理的。有十几个以前常来光顾的老熟客,如今路过雷阿姨的摊位时,有时会匆匆瞟上一眼,然后摆摆手走过。“他们都说子女已经在网上买过鸡了。”就连餐厅也开始选择在随时能送达的互联网买菜平台上订货,固定在雷阿姨这里采购的大客户从十几家减少到如今只剩几家。
穿过周门街市,旁边还有一个面积小一点的东方街市,这里的气氛也与周门街市相差无几。东方街市原本有两个出入口,由于疫情管控,其中一个出口被封了起来,旁边一个卖芋头、土豆和玉米的档口就跟着遭了殃。档主阿叔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这个档位做了十几二十年,今年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差,五千块的租金都快付不上了。“但我没有一技之长,只能继续卖菜。”
阿叔还在档口养了一只黑白相间的猫,下午没有人的街市过道就成了它的乐园。它肆无忌惮地扒拉着对面菜档的泡沫箱子,将周围几个原本昏昏欲睡的档主引出一阵笑,过了一阵又慢悠悠地跑到出口去了。
记者还走访了位于白云区的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这里是广州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无论是互联网生鲜平台、大型连锁超市,还是菜市场的菜贩,每天都会从这里进货。市场管理人员说,因为大客户增多,菜市场的不景气对这里影响不大。不过有不少供货商反映,这几年来拿货的个体菜贩的确是变少了,拿货的数量也减少了不少。
生鲜电商来势凶猛
12月11日,京东集团表示将以7亿美元战略投资兴盛优选,双方将在数据、技术、仓储和短链物流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更好地扎根于下沉市场。
对生鲜电商这一领域,无论是实体超市还是电商企业都开始加速布局,尤其是疫情发生之后,线上处于短板的传统菜市场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据了解,在生鲜电商方面,入京仅数月的叮咚买菜在6月公布计划,预计今年将在北京开设超过200家前置仓,仅两个月时间,叮咚买菜订单量增长超过两倍。
此外,互联网巨头企业如美团、拼多多、京东、滴滴等都纷纷涌入这一赛道,创建或投资社区团购平台。腾讯投资了生鲜连锁品牌谊品生鲜、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以及永辉超市。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在本身的电商渠道上就有生鲜零售,现在也在布局社区团购。美团除了与生鲜超市、菜市场合作配送生鲜,今年7月成立优选事业部,将“社区团购”业务定为一级战略项目,滴滴目前专攻社区团购,今年6月上线的橙心优选目前已经覆盖7个省市,10月日订单量超过280万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200多家社区团购企业。从2019年1月至今,国内社区团购类领域共发生26起投融资事件,共计融资上百亿元。
打开美团优选,记者发现在短短一千米范围内就有15个美团提货点,“只要有实体店就可以做团长。”一位便利店店主说道。
在周门街市仅隔一个街区的小巷里,郑团长经营着一家社区团购提货点,不到20平方米的店面里已经堆满了大包小包的生鲜和日用品,目前每天都会有500多件商品在这里流转。据郑老板介绍,他从5月份开始经营,目前同时代理了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兴盛优选和广州本地的十荟团这四个平台的社区团购,他手上现在有一个280人的微信团购群,里面都是住在周门社区附近的居民,其中老年人并不在少数,年龄最大的甚至有八十多岁。
社区团购提货点生意火爆
根据艾媒咨询,2019年社区团购规模达到340亿元,预计中国社区团购市场到2022年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发展来势凶猛。
记者将菜市场和多家互联网生鲜平台上的商品进行比较,发现相比传统菜市场,团购平台的确存在相当的价格优势。平台上的土豆、芋头、山药等蔬菜的特惠价格通常是菜市场的一半甚至更少,鸡蛋、鸡肉、猪肉、牛肉等也便宜不止一半,砂糖桔等水果甚至常常出现1.98元/斤跌破批发价的价格。
网上菜就是便宜
菜市场真的会消失吗
不少菜市场的经营者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对市场的前途深感忧虑。他们认为,互联网资本来势汹汹,一些平台本来就有流量优势,为了抢占新客户不惜重金补贴,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人也开始接受电商,改变了原有的消费习惯,菜市场会不会真的要走向消亡?
记者致电广州市肉菜市场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表示暂时没掌握详细的市场数据。不过该协会日前曾向媒体透露,广州共有620余家菜市场,如今正在以每年5家左右的速度消失。
在一家互联网企业担任高管的唐先生最近也对电商卖菜作了研究,他告诉记者,时下的互联网巨头的“卖菜热”跟前几年的“共享经济热”差不多,都是先拼命砸钱挤走对手然后借垄断优势牟利,这中间泡沫太大了。例如根据2020年Q3美团社区团购的财报来看,营业收入达到了82.3亿元,但却亏损了20.29亿元。他介绍,在互联网“菜市场”这个风口,风光进入、黯然退场的玩家不在少数,例如美菜网、易果生鲜以及上蔬永辉等。他认为,菜市场的功能不是电商可以取代的,例如它可以现场体验、挑选,也更放心,而且它绝对不只是一个卖菜的地方,还是社交场景的重要承载地,不仅承担着本地居民的信息交流,同样也为个体之间情绪感染和邻里互助提供了可能。
记者也注意到,仅在天河区枫叶路,半年来已经有如“蕃薯藤”、“我的菜篮”等四家卖菜的便利店倒闭。
“团购给予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以及贴合年轻人生活习惯的服务。”华南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文丹枫博士认为,低价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的惯用手段,用低价吸引客户,当客户群稳定之后价格就会慢慢提升,所以长远看来并不需要担心价格上的竞争,最大的竞争在于服务。例如美团买菜将菜谱与原材料相结合,解决了年轻人“选择困难症”的问题,价格并不是主要吸引他们的原因,年轻人要求更多的是便利性,而对比之下菜市场就失去了竞争力。但如果菜市场最后走向了消亡,市场被垄断,从多元选择变为了单一选择,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消费者。菜市场原先都是“守株待兔”,服务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了,想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必然要寻找新的优势抓住年轻群体。
原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李征坤博士认为,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趋势,社区团购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因为消费者有需求,有需求就会形成市场。社区团购这种形式本身也是一种变革,他并不是消灭传统布局,而是让传统的东西以一种新的形态呈现,如果菜市场仍保持仅仅是线下的形式,一味地守旧,它最终也会成为一种落伍的形态,生命力会受到冲击。他建议,对于扶持菜贩,政府可以介入,例如减轻摊位租金、帮助菜贩连接线上、线下等,但不能因为要保护旧事物而抑制新事物的发展。
暨南大学教授、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物流与供应链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海权告诉记者,从长期长远的角度来看,可能菜市场消失的局面会出现,但是短期内不会。因为中国当下绝大部分农产品没有品牌、分散、毛利很低、损耗率高,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有整合能力的互联网公司,而且每个消费者需要的东西都不一样,城市中买菜70%~80%是家庭主妇和老人来决定的,只要有这个群体存在,菜市场就不会消失。当前我们国家需要在制度上营造一种环境,让卖菜的人也能活下来,例如国家的《反垄断法》就是要保证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陈海权教授认为,生鲜到家还有蛮漫长的道路,消费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改变的。这几年的生鲜电商发展迅速,互联网巨头们都在瞄准最后一公里布局,想抢一杯羹,疫情确实让这些巨头们看到了商机,它们通过释放流量、补贴吸引来争取市场,但是疫情不是常态,我们巨头的供应链能力也没有那么强大,目前还是分散的增长。这个阶段可能对农贸市场是有一个小小的冲击,但是它没有控制供应链,甚至没有做到品牌优势的时候,事实上是很难抢到先机的,就像过去的摩拜单车一样,也是通过人海战术,但它的成本很高,它的价格也会上来,菜市场这种价格优势依然是存在的。
在由当年的走鬼市场改建成的天河区信华花园临时菜市场,记者注意到档口的上方,贴着这样的标语:“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让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相融。”
南方日报记者项仙君实习生陈昕杭李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