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在配套设施齐全的村文化广场尽情玩耍,一幢新建的客家元素浓郁的党群服务中心格外耀眼,村民在新铺筑的亲水休闲步道上悠闲散步,一群白鹭在清澈见底的蓝溪河滩上旁若无人地觅食……

近年来,广东省定相对贫困村——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梅龙村党支部按照“1+6+N”乡村振兴战略,以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聚力抓党建、带脱贫、促振兴,深入推进“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了路灯、村道硬底化、文化广场、河堤治理等一批民生工程落地实施,兴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化长廊、宣传长廊等宣传阵地,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的文明乡风已蔚然成风,村里实现连续6年零上访,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美丽宜居的梅龙村(摄影:杨坚)

抓党建夯实基础聚力决胜小康促振兴

广东省卫生村、河源市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三增四创”示范基地……梅龙村委会墙上的一块块牌匾引人注目。

“在农村工作,自己最大的体会就是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没有村‘两委’团队的通力合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队伍,任何事都干不成,任何工作也推进不了。”谈起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性,连任五届村党支部书记的李茂文深有感触。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组织。梅龙村按照“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示范村”发展要求,在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的帮助下,全力组织力量对相对贫困户开展精准识别、核实和建档立卡工作,把村级党支部建成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梅龙村根据党建规范化的要求,整治会议记录“杂乱”和党建痕迹管理“随意化”的现象;支委班子成员通过党建规范化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群众能力;在推动产业项目落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推动各项工作,在民主决策、项目建设、产业推进、挂钩相对贫困户联系工作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先进带后进、先富帮贫困等形式参与脱贫攻坚。

党组织坚强有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高效推进。梅龙村通过全面准确了解村情民意、逐户找准脱贫措施、突破贫困瓶颈,依据致贫原因进行科学分类,“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施精准扶贫,结合各相对贫困户的意愿,多次召开座谈会、上门沟通征询,全力服务相对贫困户,投入380多万元,为全村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从产业、技术、物资等方面实行精准帮扶,确保了全村贫困户在2019年底全部实现脱贫目标。村争取到帮扶单位、社会力量的支持,投入150多万元实施安装路灯、兴修水利、升级村学校运动场等系列民生工程建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激发了广大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抓乡风文明建设滋养乡村振兴之“魂”

乡风文明贯穿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在村里,黄村镇党委副书记叶旭说起一件事:今年5月,一梅龙村民打电话向村委会求助,一头野猪下山啃食庄稼,村委会派人到现场处理不了,只好求助警方。野猪出没啃食庄稼,要是放在早些年头,村民就直接把这头山猪“赶”到餐桌上了,哪还需要出动人民警察。从梅龙村及村民处理这头野猪的方式,足以看出梅龙乡风文明、村民法治意识强。

走进梅龙村,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梅龙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委会副主任李镜文说,这里每晚都有众多的群众前来跳舞、散步,村里上个月还举办了民乐曲表演、广场舞表演等活动。

在李茂文看来,乡风文明建设是最能体现百姓幸福感、满足群众精神文明生活需求的一项工作。为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梅龙村党总支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方案,严格按照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好,并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2018年,梅龙村被评为“河源市文明村”。

在社会治理方面,梅龙村按照黄村镇委提出的“信访首办责任制”,严格落实好信访工作“一岗双责”,落实村党支部书记对全村矛盾纠纷负总责、村“两委”干部包村小组、党员村小组长联户的包干负责制,做到“事事有人管、户户有人跟”,把群众矛盾和诉求化解在荫芽状态,全部在村内化解,真正实现了“矛盾不出村、纠纷零上访”,目前已经实现连续6年“零上访”。

今年,李镜文被评为“河源好人”,他坚持为村民服务,身体力行为村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是村里人的好“叔叔”好“镜文”。梅龙村以深入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党员微信工作群等推送李镜文事迹,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村民向他学习,营造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更是紧锣密鼓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化长廊、宣传长廊等宣传阵地功能日益完善,并逐渐发挥积极作用,滋养了乡村振兴之“魂”。

“村‘两委’干部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于创新,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干部群众推动梅龙村全面振兴。”谈起梅龙村的未来,在新落成的梅龙村党群服务中心,李茂文如是说。

(作者单位:河源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