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方法。广东省通过“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现“技能扶贫”,发挥“造血”功能。用一技之长,挖掉“穷根”,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大山里走出的真“焊”子

22岁的曾显涵,来自四川乐山一个农村家庭。打小父母就外出工作,曾显涵留守在家,初中毕业前,他没出过大山。2015年从乐山市竹根职业中专学校毕业后,曾显涵被分配到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大海。

“我刚来到这儿,绕着那个船坞边绕了一圈,然后发现这个船这么大,起码有好几层楼这么高。当时心里就无比兴奋,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干,让父母少操心,减轻点家里负担。”

对于自己的这份职业,曾显涵介绍得很特别,“你看’焊工’的’焊’字,旁边是一个’火’,上边顶着个日头,底下在干活,所以焊工可能在外人眼里,就是一个又累又苦的活。”

面对又累又苦的职业,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焊工工作,一干都是好几个小时,手部操作要求精度极高。为了能练出好臂力,曾显涵常常在午休、节假日刻苦练习,每天做五十个俯卧撑也是从来没有间断过。

三年前,年仅19岁的曾显涵参与我国首艘智能船——“大智”号制造项目,担任精密管焊接任务,他创下x光拍片合格率98.6%的成绩。如今,他已经获得多个国家级殊荣,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羊城工匠”。

据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飞介绍,“广东开展技工工程以后,我们在政府的引导下,从内陆省市招聘一些从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这几年来,我们从青海、云南,招聘了近2000名技术学校的毕业生,通过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找到了人生的舞台。”

烹饪青葱岁月掌勺人生精彩

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是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之一。26岁的谢金芳正在课堂上给学员们传授她最拿手的中式烹调热菜技艺。

谢金芳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困难,特别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动手做一桌好菜给自己家人吃,赶上了‘粤菜师傅’工程,才有自己今天满满的收获。”

谢金芳来自广西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庄,2010年她来到中山的职业学校学习烹饪,学成后先后获得了“广东省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金奖和“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掌勺人”。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90后选择留校任教,已经传帮带的学生有120多名,学生们参加广东省烹饪技能竞赛,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达十余项,让一批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赢得了人生的精彩。

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处副主任李晓荣表示,自2018年开始,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粤菜名厨班,采用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并对贫困地区的学员实行全免费。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三年来,广东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6.4万人次,其中1.8万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带动20万人实现就业和创业。

“现在有了‘粤菜师傅’工程,就让我们这些厨师有了更多交流的平台,竞技的平台,甚至我们可以走出厨房,然后走出广东,走向世界。”谢金芳说。

三年来,广东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与扶贫脱贫、就业创业紧密结合,目前共有1.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广东省146所技工院校免费就读,共建设11个省级“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和10个培训基地,帮助54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同时广东将“三项工程”导入省际对口扶贫协作中,找准“广东所能、兄弟省区所需”的结合点,实施“请进来”学制培养、“送上门”短期培训、“普及性”远程教育和“组织化”劳务协作四项行动,帮助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等六省区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转移来粤就业。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表示,实施“三项工程”,是希望以“小切口”解决就业大问题,满足民生大需求,促进产业大发展。

来源: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