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将有11所新建高校(校区)建成招生
1月13日下午,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全省有6229人参会,主会场设在广东省教育厅,各地市、各高校设有175个分会场。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20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52%,标志着正式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今年广东还将有11所新建高校(校区)建成招生,其中9所落户粤东西北地区,填补了部分地市没有本科高校或者没有高职院校的空白,实现地级以上市本科高校(校区)、高职院校全覆盖,为粤东西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焦点一:
在公办高校选派民办高校党委书记
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
2020年,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13个地级市成立市委教育工委,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同时,在全国首次分类明确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和省市县三级管理责任,党建体系更加健全;建立公办高校对口帮扶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民办高校和中小学党建重点任务常态化调度和通报制度机制;遴选第三批270个高校党建示范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并从公办高校选派12名在职领导干部到民办高校担任党委书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会议要求,广东教育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焦点二: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52%
省政府2019年1月印发了《广东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实施方案(2019—2021年)》,着力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
2020年高考招生春夏两季共录取72.12万人,比去年增加2.93万人,各批次、各科类招生任务顺利完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52%。
今年是广东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广东将深入推进普通本科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扭转“唯分数”的评价倾向,树立多元评价和培养机制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正确导向。
焦点三:
11所新建高校(校区)今年开始招生
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提升,因为高校数量在持续增加。
今年全省将扩大优质学位供给、提高毛入学率,实现地级以上市本科高校(校区)、高职院校全覆盖,加快补齐我省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其中,广州、汕头、梅州、汕尾、阳江、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地市政府加大投入,全力以赴推进本科院校(校区)、高职院校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举办高校,将采用“校本部+新校区”办学模式,科学规划新校区发展方向,合理统筹教师、学科、科研资源。
据统计,今年广东将有11所高校(校区)建成招生,其中9所落户粤东西北地区。这将填补了部分地市没有本科高校或者没有高职院校的空白,实现地级以上市本科高校(校区)、高职院校全覆盖,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为粤东西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焦点四:
谋划新一轮“冲补强”提升计划
早在2018年,广东推出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形成“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三大建设计划,推动公办本科高校在不同层次争创一流、特色发展。
“冲补强”提升计划激发了全省高校的改革发展活力:2020年全省高校有105个学科入围ESI排名前1%,同比增加28个,增量全国第一;新增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3个;高校牵头获国家三大科技奖8项,占全省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总数的80%。
今年广东将谋划新一轮“冲补强”提升计划,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全省本科高校分类发展、内涵发展,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或国内前十的学科。瞄准全省或当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高校学科专业快速响应能力。
焦点五:
“双区驱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一个多月前,教育部、广东省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提出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示范区。
2020年广东重点支持深圳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先行先试,部省共同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正式获批;扎实推进大湾区教育合作,顺利推进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等来粤办学,推动新机制高起点设立大湾区大学;落实保障在粤的港澳学生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港澳台居民在粤就读子女与广东居民同等条件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今年广东将加强省市联动、统筹协调,全省一盘棋,实现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一核一带一区”教育相互支撑、联动发展。同时继续推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重点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统筹推进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等到大湾区内地相关地市合作办学,并加快推进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建设。
焦点六:
职业教育规模全国第一
职业教育是广东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0年广东高质量完成高职扩招任务,扩招16万人,省职教城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先行项目完成,进驻10所院校,在校生约8万人;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其中“粤菜制作”“粤点制作”标准列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录;76%的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拥有全国试点单位38家,数量全国第一。
今年广东将加快省职教城二期、三期建设,推进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瞄准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好一批高水平院校和专业群;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优化教育层次结构。
焦点七:
增加公办幼儿园112万个学位
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是2020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2020年,广东实施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累计增加公办学位112.52万个,全省公办园在园幼儿园占比达51.58%,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6.7%。
同时,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总数控制在1%以下;加强控辍保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新建5所特殊教育学校,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率达到98.61%。
今年广东要重点提升普惠性幼儿园办学条件和保教质量,巩固“5080”攻坚工程成果。同时加快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确保规划建设学校如期建成、交付使用,有效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供给。
焦点八:
开展全口径组团式帮扶
长期以来,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教育水平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今年开始,广东将创新教育结对帮扶机制,深化地级以上市结对帮扶、省内高校结对帮扶、高校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帮扶方式。
其中,推动全省所有高校与粤东西北市、县(区)结对帮扶;推动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教育研究机构与粤东西北市、县(区)结对帮扶;推动珠三角地区对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开展“组团式”帮扶;扩大珠三角优质中小学与粤东西北中小学结对帮扶规模;强化地级市区域内校际结对帮扶,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口径组团式结对帮扶的重点是乡镇和县区学校,帮扶的任务是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会议强调,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既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要求,也是夯实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广东教育工作重点:
1.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
3.狠抓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教育系统安全。
4.开展全口径组团式帮扶,加快推进新建高校(校区)建设,推动粤东西北教育高质量发展。
5.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6.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7.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8.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9.以“扩容、提质、强服务”为主线,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10.深入实施“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
11.全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大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2.推进依法治教,强化督导评估,进一步提升教育保障能力和水平。
13.做好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与实施启动工作。
14.毫不松懈地抓好、抓实疫情防控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吴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