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举行2021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披露2020年广东金融统计数据:2020年1—11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8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3万亿元。2020年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19.57万亿元,同比增长16.5%。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人民币已经超越美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2020年,全省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4.12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占本外币的比例达40.1%。

制造业贷款增速增量创新高

2020年,广东主要金融指标稳居全国首位,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分析人士认为,广东全年信贷增长节奏较为合理,灵活反映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动态变化,稳健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0年上半年,国内实体经济受疫情冲击,金融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大,致使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1.10万亿元,贷款同比多增4946亿元。

下半年,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发展,金融调控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同时,为经济恢复提供了必要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1388亿元,贷款同比多增809亿元。

纵观全年,制造业贷款数据尤其亮眼。2020年末广东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19.3%,增速创2012年以来新高;比年初增加2957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50.4%;制造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36.6%。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

这是供需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工业企业产能得以恢复,融资需求旺盛;金融管理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精准投放,更多信贷资金流向制造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

科研技术服务贷款比增28.5%

制造业之外,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相关领域信贷也增长迅猛。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汪义荣披露,截至2020年底,除房地产业外的服务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7%,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28.5%,教育业贷款同比增长43.6%;截至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9446亿元,同比增长53.1%。

2020年6—12月,广东地方法人银行按照“应延尽延”政策要求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为390亿元,惠及企业4.94万户;2020年3—12月,广东相关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符合政策要求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290亿元,惠及企业5.89万户。

跨境电商货物贸易增31.9%

“跨境人民币更高水平便利化试点由自贸区拓展到大湾区,让更多企业享受了政策红利。”人行广州分行跨境办主任陈威介绍,截至2020年末,试点银行累计为广东自贸区南沙、横琴片区及境外企业开立FT账户2006个,其中制造业、高新科技行业占比分别达34%和24%;办理资金业务3396笔,金额折人民币2130亿元,高度契合广东实体经济发展需要。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这一热点,发布会也作出了回应。陈威披露,人行广州分行积极推动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准备,草拟实施细则,与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深入研讨,涉及的操作及技术层面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择机推出。

在全球经济受疫情重创之下,2020年广东跨境电商货物贸易收支逆势增长。去年全年,广东跨境电商货物贸易收支310亿美元,同比逆势增长31.9%。

南方日报记者唐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