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惠来资深村大潭河的水环境明显改善。受访者供图

脱贫攻坚答卷

揭阳惠来资深村大潭河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调试,正式运行后村里的污水将达标处理;肇庆怀集红光村,“卖空气”的收入将成为新的脱贫资金;梅州大埔县漳北村漳溪河旁,稻田里的一间间民宿吸引着游客拍照。

近年来,广东通过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林业碳汇、发展公益林等,将生态环境改善与脱贫结合,为贫困村绘上“绿色”底色。

空气“卖”给企业增脱贫希望

近日,一笔180余万元的碳普惠项目交易款项,相继打入清远市阳山县13条省定贫困村和一条少数民族村的村集体账户。这是凭借已有的生态林优势,“卖空气”赚下脱贫的钱。这笔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完成的交易,总计有5万多吨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以每吨35.03元价格成交,创造了无污染的经济收入。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就形成碳汇。而碳汇交易俗称“卖空气”,通过委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对碳普惠减排量进行交易,成交后各林场可获得碳汇收益,而购买碳普惠减排量的控排企业可抵消自身产生的碳排放用于履约,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

近年来,全省多个林业资源丰富的贫困村通过林业碳汇获得了脱贫资金。

不久前,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的红光村也通过“卖空气”再度获得乡村发展资金。此前由于资金、技术缺乏,当地产业发展较难,但红光村有2万亩自然生态林地,相关核查认证机构可计算出这片林地的净碳量,从而卖给有碳排放需求的企业。

经核算测定,红光村所属12条自然村的碳汇林资源统一打包,碳汇资源为3804吨。去年9月,该村碳汇资源获得省生态环境厅备案;去年11月6日,这笔资源在广州碳排放交易所拍卖,总交易额为12.4万元,随后通过“绿碳贷”获得乡村发展资金。

在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合成村、螺岗镇东方红村、江屯镇联星村和塘角村4个贫困村,也通过“卖空气”的方式,以成交价36.06元/吨,卖出近5万亩林地2019年度产生的9789吨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增加脱贫资金。

事实上,这得益于广东逐步建立的以碳排放权抵消为特色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允许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成至今,控排企业累计购买150多万吨、价值2500万元的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类等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为全省精准扶贫、生态扶贫提供有效的补充手段。

乡村植上绿树帮村民增收

在湛江雷州市沈塘镇揖花村,此前一度面临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农作物结构单一,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较低,贫困发生率较高,卫生环境也很差。

为绿化环境,省林业局驻村扶贫干部、村党支部发动广大村民种植异木棉花,在庭院种果植绿,在村道田埂植树添绿。同时打造揖花园、村中心小公园、村北公园、生态园等“六园”,新增绿地近2.5万平方米,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村庄面貌变化很大。

在梅州市平远县,田野与山坡上栽种的梅片树林郁郁葱葱。目前,梅片产业已带动当地394名贫困人口参与经营并实现稳定脱贫,32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户均增收2万元。

林业资源也在广大范围惠及贫困村。生态公益林之于地方环境的意义,在于水土涵养、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成为联结“百姓富、生态美”的纽带。

“优先将有相对贫困村的县纳入激励性补助范围,将激励性补助资金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同时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广东每年安排50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政村实施乡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建设,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开展送苗下乡活动,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建设经济林小园和家庭小苗圃,实现四时有花、处处有庭院。另外,安排造林补贴每亩100元至200元,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让贫困乡村在脱贫路上实现绿化美化。

此外,为协调山区农户参与生态保育进程,广东采取“就地就近”原则,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林农就地转成护林员,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就业问题。2017年以来,全省共安排帮扶资金2870万元,用于聘用专职护林员资金。

环境改善为乡村振兴奠基

贫困村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正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风吹稻浪,碧水荷香。在梅州大埔县漳北村漳溪河旁,绿油油的稻田里“长出”一间间民宿,吸引着不少游客打卡观光。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废校舍。省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引入禾肚里公司,打造具有漳北特色的原生态民宿,带旺了村里的旅游人气,帮助不少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

随着禾肚里民宿的出现,村民范瑞日获得了在民宿餐厅工作的机会,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以前哪敢想,就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家人”。

禾肚里稻田民宿一直坚持本地招聘,优先聘用贫困户或生活存在一定困难的村民,解决了15名妇女的就业问题,并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村集体每年可获分红7.2万元,为贫困户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

同时,漳北村也建起滨江公园、耕读公园、富民大道等一批民生项目,成为有名的美丽村。

从2017年起,省级财政给每个贫困村投入1500万元,累计投入341.55亿元,有效推进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

南方日报记者张子俊黄进王佳欣实习生彭淑茵

■一线案例

建污水处理厂还乡村美丽

走在揭阳惠来资深村,道路洁净难见垃圾,河水逐渐消除黑臭。可在几年前,村子并非如此。“刚来的时候,说‘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一点不为过。”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队员很快发现,村里人口多,污水排放量大,必须按镇级标准,雨污分流全村覆盖、建污水处理厂才能根治污水问题。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下定决心,开始到各家做工作。“刚开始阻力特别大,到后面说得多了,也做示范工程让村民看到效果,大家意识开始转变,配合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夏钟文说。

最终,所有违建全部拆除,雨污分流工程顺利推进,2019年以来全村建成雨污分流管网近67公里。

目前,总处理能力2100吨/日的4座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其中第三期工程所包含的3座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调试。而在大潭河上游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河进行生态补水。同步实施的大潭河河道清淤、生态护岸等工程已完工,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另外,针对此前垃圾无法处理的问题,工作队与靖海镇协调,经过镇将资深村垃圾转运到惠来县处理,同时引入第三方保洁公司入村,最终解决垃圾围村问题。

驻点帮扶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协调将资深村纳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范围,公共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这个曾经“脏乱差”的贫困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并获“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当前,广东各贫困村都不断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环境改善擦亮贫困村脱贫的成色。全省行政村村庄规划、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率达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99%以上,20户以上自然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覆盖率分别达99.7%和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