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向西行①|吉好也求:深山里的“粤味”与爱
粤菜师傅·向西行,在山海之间,讲述就业帮扶的动人故事。
◆今日主人公:吉好也求
.
作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脱贫致富的代表,吉好也求的脱贫故事曾被媒体广为报道。但在面对镜头时,这个40岁出头、普通话不太顺溜的彝族汉子,仍然带着些许羞涩。
“为了生活,我们做过很多工作。”这是吉好也求的人生写照,他开过小卖部,做过电工、水泥工,妻子也在餐馆当过服务员,两人想方设法维持生计,养活五个子女。
2019年初,吉好也求一家人告别住了20年的土坯房,搬入扶贫安置点。两年过去,他们不再为贫困所扰,把孩子培养成才,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成为一家人共同的心愿。
而“粤菜师傅”培训班的到来,给吉好也求指明了一条新路。
当岭南美味来到大凉山
在吉好也求的家乡大凉山,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和川菜经典风味的彝族菜很有特色。
每到彝族新年来临时,家家户户都会宰杀养了一年的大肥猪,除了过年期间吃外,还会制作当地特色的腊肉、腊肠,悬挂在厨房的炉灶上。
腊肉是彝族名吃“坨坨肉”的食材。坨坨肉是每个到西昌的游客必须尝试的菜品,肉的香气加上花椒辣椒的调味,大快朵颐的感受让人流连忘返。
同其他村民一样,吉好也求一家人平常的一日三餐也以彝族风格的腊肉、腊肠、苦荞面等为主,不过在吉好也求看来,粤菜的种类包罗万象,烹饪更加精致。
也正是这样的因素,在当地和碧桂园帮扶工作组的共同建议下,吉好也求和妻子一同参加了碧桂园“粤菜师傅”免费技能培训班的课程。
几堂课下来,吉好也求夫妇学会了不少新东西,为了给大家露一手,妻子还专门下厨做了盘五彩肉丝。
不只是镜头、灯光的衬托,即便是在现场看,这道菜也已达到饭店菜谱的水准,味道与火候都刚刚好。
“你们的粤菜,又好吃又好看!”这是采访过程中,吉好也求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开辟就业谋生的新思路
今年年初,碧桂园“粤菜师傅”培训班导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厨师培训教师孔庆聪专程前往大凉山回访,他还教了吉好也求夫妇煎焗鱼的做法。
当地的彝族村民不常吃鱼,即便吃也是常见的酸菜鱼做法。这道新学会的菜,也将成为吉好也求一家人饭桌上的“新客”。
如今,吉好也求的几个子女正值读书的年龄,二女儿吉好有果不但成绩优秀还多才多艺,去过俄罗斯、北京、广东等地参加表演。这让吉好也求看到了一家人未来的希望。
再穷不能穷教育,吉好夫妇的孩子们如今在西昌市区读书,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他与妻子省吃俭用,在西昌租了套小房子,照顾孩子们读书,给他们做好吃的。
“开饭啦!”在西昌的房子里,吉好夫妇将一桌子菜陆续摆上餐桌,小儿子、小女儿立刻兴奋起来。一家人欢乐祥和,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
吉好也求和妻子都觉得,通过碧桂园的“粤菜师傅”免费技能培训班,学会粤菜做法,平常能时不时给家里换换口味,今后还能借此谋生,进入2021年,他也有了在三河村开个烧烤店的新想法。
在大凉山,“粤菜师傅”工程带去了岭南美味,也让彝族百姓学到了新技术,领悟到奋斗致富的新思路,这正是就业技能培训助推乡村振兴的初衷。
这就是吉好也求一家与“粤菜师傅”工程的故事。2月23日12:00,我们将目光转向他的邻居曲木子果,作为外地回乡的年轻人,她在培训班上学到了哪些本领?
【监制】陈韩晖陈戈曹斯
【策划】程鹏冯善书张西陆
【执行】葛政涵
【视频】麦小华姚昱旸
【平面设计】刘子葵
【海报】佘夕彤
【运营】梁婉琪
【本篇撰文】葛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