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去年,全国人大代表李杏玲等建议,做优教师队伍,建设国家云教育资源平台,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24日从省人大常委会获悉,该建议已得到教育部答复。答复透露,将继续加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山区等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收入,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汪祥波

建议:建设国家云教育资源平台

答复: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让我们认识到,基础教育需要信息化建设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李杏玲说,加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硬件系统的打造,还需要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供师生选择。

李杏玲建议,国家统筹、政府出资,建设全国云教育资源平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一个完备的在线免费教育平台和电视教育平台。

答复回应,教育部启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目前,国家体系已接入各级上线平台169个。2020年2月,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支撑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

答复介绍,2020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应用,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模式制度化,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教育部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建议: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答复: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围绕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李杏玲建议,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从信息技术应用、规划、管理、评估能力等方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

答复介绍,我国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2013年,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建设了两期课程资源,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截至2017年底,基本完成全员培训任务,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1000余万名。

答复透露,2019年,教育部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突出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建议:提高山区教师荣誉感与待遇

答复:加强待遇保障,加大表彰奖励力度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是师资队伍。”李杏玲认为,目前,基础教育仍然面临教师队伍人才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她建议,缩小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适当倾斜教育经费,缩小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提高山区教师的荣誉感与待遇。

针对该建议,教育部介绍,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按照现行工资政策,被列入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县市区工作的教师可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时,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给予倾斜。

答复透露,“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央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支持建设了40多万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改善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表彰奖励方面,组织开展“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截至目前,已为400多万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颁发证书。此外,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通过奖励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造就乡村骨干教师。

教育部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动各地落实相关政策,增加山区等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收入,通过加强待遇保障、加大表彰奖励力度等,让更多教师在欠发达地区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