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蓝皮书。发布会上,研究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入心态与社会协同指数”,为加快推进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2018年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跃居全国第一

记者了解到,该蓝皮书分七编共20章,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空间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俊志教授介绍,蓝皮书总结和评析了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最新进展、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诸多创新性政策构想与研究。

书中写道,2018年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3万家,跃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7万亿元,年均增长11.4%,因此应树立企业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的主体角色,激活企业在科学产业中的研发动力。

大湾区社会政策区域协同指数,广深佛位列前三

发布会上,研究院首次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入心态与社会协同”指数,其显示大湾区的社会协同整体态势有待提升,内地城市居民心态更加开放,整个区域社会协同应打好“岭南文化”牌,加快提升整体协同水平。

该院首席专家黎熙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大湾区11个城市在社会包容度和区域协同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内地城市居民的融合意愿更强。从内地九城市综合协调指数得分的排名上看,广州位列第一,深圳紧随其后,江门位居第三。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社会政策综合指数显示,广州、深圳、佛山位列前三位,各城市力度和重点又有不同。其中,教育政策协同广、深领先,养老政策以深圳、江门、肇庆领先;青创政策协同以广州、深圳、香港领先;住房政策协同以广州、深圳、佛山领先;医疗政策协同最弱。区域经济合作体现为相互投资、贸易与游客往来,综合指数排名以香港领先,其后是深圳和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