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图为3月6日航拍的广州港南沙二期集装箱码头。南方日报记者金镝梁钜聪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点名“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也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多个目标任务。如何以“双区”建设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确保在“十四五”和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就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言献策。大家建议,要在更高起点推进深层次改革,加快形成高水平开放经济新体制,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三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谈优化营商环境

及时追踪检验减税降费成效

如何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代表委员在会场围绕减税降费、资金融通、信用建设、电力保障等多种市场要素优化配置展开讨论。

“建议加速系统性、结构性减税降费步伐,进一步放宽对中小企业管理和减税降费的力度和深度。”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蔡仲光说,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对减税降费成效进行追踪、检验和完善,为税收比重大的核心市场主体、科创型智能智造型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理事长王建军建议,应考虑进一步减轻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税费负担。比如,允许企业在列支激励费用期间即可申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在股权激励实施完毕当期按“实际行权时市场价与行权价差额”汇算清缴,进行所得税额多退少补。由此实现上市公司税前抵扣费用时间点的前移,减轻企业所得税缴纳的现金流压力,有利于改善其税收体验。

如何通过规则衔接推动大湾区内部要素流动,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总商会主席、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金融机构牌照和资格“单一通行证制度”,使三地金融机构在跨境提供金融服务时无需单独申请准入,在大湾区打造出一条跨境资金融通的“高速公路”。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麦教猛建议,制定实施中国标准2035战略,全面开展“标准化+”行动,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的新型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信用协会会长吴列进聚焦信用服务产业,“建议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统一标准和有序开放的立法工作,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有效融合,同时加强整治信用服务市场乱象,并推广建设信用产业园,以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推动行业集聚创新发展”。

电力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预计到‘十四五’末,南方电网最高负荷峰谷差将超1亿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接近2.7亿千瓦,将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造成极大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志安建议,因地制宜调整完善峰谷电价、丰枯电价、尖峰电价以及可中断负荷电价等,充分发挥电价对需求侧削峰填谷的引导作用,同时探索“互联网+”智能用电技术模式和组织模式,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

谈扩大对外开放

推动大湾区企业“走出去”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广东要进一步抓住区域大市场、设施大联通、要素大流动的契机,深度对接RCEP协议,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主动参与贸易链、产业链重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贸促会会长方利旭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基础,广东发挥“头雁”作用,综合香港现代金融、深圳科技创新、广州商贸枢纽、佛山先进制造、澳门旅游娱乐、珠海绿色发展等城市发展优势,支持大湾区企业“拼船出海”进入RCEP市场,推动湾区品牌、湾区服务、湾区标准“走出去”,建设成为对接RCEP的全面经济合作区。

“拓展国内经济纵深,联通国际市场仍然是发展规律。”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认为,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上仍存在政策支持体系相对滞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缺乏高素质跨国经营人才等多重困难,建议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司法援助,尤其要发挥驻外使领馆在保护国内企业涉外知识产权方面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希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和鼓励,打造具有鲜明中国色彩,且具有国际传播力的文化大IP,并用国际化的营销方式进行推广”。

“数字文化出口是世界文化贸易中异军突起的力量。”朱鼎健建议,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用数字技术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可成立专门的数字文化发展与贸易机构,专门对数字文化贸易中的海外版权、销售管道、售后服务、金融法律等提供指导和服务。此外,建议由政府主导,依托现有版权保护、交易推介等平台,搭建版权输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服务走出去。”

除了推动企业“走出去”外,如何吸引全球创新要素,也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人才是第一资源,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级大湾区,首先要建成一流人才聚集地。”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会长蒋洪峰建议进一步制定出台青年人才融合发展普惠性政策,“港澳地区的高校实力和国际化科研环境,在培养、吸引国际一流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鼓励和支持港澳青年人才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

谈农村农业改革

加快完善“村改社区”改革

代表委员高度关注脱贫攻坚之后的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特别是如何通过推进“三农”领域改革,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直以来,在工业产业发展方面,我们通过建立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区,为高科技企业的培育、孵化和壮大发挥了很好的政策引导作用。这种探索也可以引入‘三农’领域。”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李秉记认为,深化农村农业改革,要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时期乡村振兴。他建议,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农业农村专项规划中,鼓励并支持全国欠发达革命老区及已摘帽的贫困县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高新产业区,享受国家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同等的优惠政策,补齐革命老区及摘帽贫困县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宁凌认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推进‘村改社区’改革是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在推进‘村改社区’试点中,出现了农民积极性不够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宁凌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设置过渡期,“村改社区”后继续享受支农惠农政策。同时,理顺体制机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动村改社区在市政规划、基础设施、社会治理、财政供给等方面与城市社区相衔接,明确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认为,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应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作用。她建议,在全国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庄,开发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养老也是民生关键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建议,依托住宅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发挥小区内热心公益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等力量,为老年人开展爱心志愿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昌道励谢庆裕尚黎阳王彪柳时强韩安东汪祥波陈伊纯后方联动记者张艳唐子湉唐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