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凉山结对子——摘掉贫困帽 协作不歇脚
人勤春光好。
“90后”小伙儿海来普铁一大早就来到农庄,下厨制作白切鸡。去年初,25岁的海来普铁揣着广东佛山市顺德厨师学院“精准扶贫班”毕业证,回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格木村,创办了“思源生态农庄”,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另一边,来自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东子村的李万明大步迈进佛山高明区更合镇一家企业大门。他站在车间走廊,笑容满面:“我们夫妻每月收入过万元,比在老家一年的收入还多。”两年前,他和妻子苏朗拉姆怀揣憧憬,来到佛山金百川科技有限公司上班,还将大女儿接来读职校。
党的十八大后,广东佛山与四川凉山“结对子”,携手开展对口扶贫协作。如今,佛山对口帮扶凉山11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4万多人在帮扶下实现本地就业或到佛山务工,开启了新生活。
担当使命
佛山先后选派51名党政干部、472名专业技术人才进驻凉山
2016年7月20日,宁夏银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明确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集中了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10个县中的6个、贫困发生率10%以上6个县中的4个。
佛山整合全市资源,群策群力帮扶凉山11个贫困县脱贫攻坚。2016年8月,7名干部组成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抵达凉山。每年一季度,佛山优先划拨对口帮扶资金,逐年追加预算,5年累计拨款24.14亿元。
佛山工作组刚抵达凉山,便马不停蹄12天跑完11个贫困县,不到1个月时间便将当年的项目与资金一一落实到县。随着帮扶队伍扩大,佛山工作组创新工作模式,一部分驻凉山州府西昌市,一部分驻凉山11个贫困县,集中办公、统一管理、统一部署。佛山先后选派51名党政干部、472名专业技术人才进驻凉山,奋战脱贫攻坚一线。
起初,凉山当地的两位司机很不习惯佛山工作组的工作风格,抱怨他们“下班没个准”。一段时间之后,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工作节奏:“真拼命!经常一天跑十几个小时山路,一个月没见休息几天。”
精准发力
安置贫困人口4.1万多、劳务输出4.2万多
凉山脱贫攻坚,难度远超想象——许多贫困村土坯房占七八成;山区环境封闭,人均受教育不足6年,劳动技能单一,发展能力不足;2016年底,仍有贫困人口88.8万人、贫困村1618个。
“想帮他们建房,却找不到平地;推荐他们就业,也没有人响应。”曾任扶贫协作工作组首任组长的佛山市副市长葛承书说,刚到凉山贫困乡村的时候,开展工作真的有难度。
2016年至2017年,佛山组织77家企业,在凉山连续举办8场大型劳务招聘会。但是看热闹的多、签约的少,最终愿意外出务工者更是寥寥无几。有一天,佛山工作组驻喜德县小组长黄礼泉踩着羊肠小道,挨家挨户动员,跑完整条村子,仅有1人勉强答应外出务工。
“困难多大都得克服,关隘再险也要闯。”一次次进村摸底,一趟趟外出学习,最终形成了“逐级动员+政策鼓励”的路径。佛山、凉山两地政府相关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划拨2.26亿元就业扶贫资金,对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培训、就业、生活等给予补贴,提供贴心服务,调动了务工者与组织者的积极性。2018年,输出到佛山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达5000多人。
安置新村好不容易建起来,也遇到“不愿搬”“不愿住”等难题。一些贫困户说:“住新村好是好,但开支增加,种地路远,恐怕待不久。”对此,佛山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综合立体帮扶”——扶持集体经济项目,培养致富带头人,增强“造血”能力;整合爱心资源,为贫困户配备家电、捐赠家具、资助读书等;鼓励村村、村企“结对”,发动佛山富裕村、优质企业帮助援建村发展产业、推销产品、改善基础设施等。
多措并举,安置新村人气慢慢旺起来。2019年2月,凉山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从旧村整体搬迁至佛山援建的新村。村里,文化广场、展览馆、党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水泥路平整干净。
“解决贫困户住房、吃饭问题,异地安置与就业帮扶是最快捷的途径。”佛山工作组坚信,要让困难群众安居乐业,必须精准施策,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些年,佛山共投入6.4亿元,援建10314套安全住房,安置41813名贫困户人口;共组织输出凉山籍务工人员4248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6670人。
如今,驱车盘旋在凉山崇山峻岭,不时可见一片片崭新的援建新村。一些富有彝族特色建筑屋上挂着鲜红横幅:“党的政策瓦吉瓦(彝语:很好)!”
协同发展
构建“佛山企业+凉山资源”“大湾区市场+大凉山产品”“沿海总部+西部基地”等合作模式
5年鏖战,胜利收官。
2019年,佛山工作组作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组代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20年11月,佛山对口帮扶凉山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清零”。今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佛山工作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佛山与凉山密切配合,力推产业协作,激发内生动力,为帮扶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佛山先后投入4.64亿元财政帮扶资金,引导96家企业落地凉山,创建400多个产业项目,筑起“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让“就业脱贫”变为“就业致富”,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在佛山工作组策划推动下,凉山木里县建起“药王谷”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入股分红和基地务工,293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乔瓦镇锄头湾村村民王甲央刺里高兴地说,家里16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到党参种植园务工,一年收入2.5万元。“原先只种土豆、荞麦,供自家吃,赚不到钱。”
佛山还扎实推进“领头雁计划”,培训援建新村第一书记139名、发展带头人1238名。既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更要“一人带头、全村致富”。同时,佛山选派骨干教师,建立凉山普通高中“佛山班”教学示范点,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希望种子”。“佛山班”学生黄英说:“我最大愿望是考上师范大学,毕业回乡当老师,为家乡建设培养人才。”
进入新的阶段,佛山与凉山两地合作纵深推进,协同创新与日俱增。依托凉山资源禀赋,佛山用建设工业园区思维,帮助凉山启动31个农林业园区,重点发展农业种养、生态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并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数字营销、营销专场等,让凉山名优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粤港澳大湾区,链接全球市场。
去年,佛山举办“佛凉协作、云上优选”消费扶贫周活动,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26亿元。通过引入品牌、品质、标准等先进理念,“佛山企业+凉山资源”“大湾区市场+大凉山产品”“沿海总部+西部基地”等合作模式初具雏形,凉山农林业园区已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目前,佛山与凉山不断拓宽协作领域,提升协作水平,从对口扶贫协作转向全面战略合作,擦亮“大凉山”品牌,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要继续发挥东西部协作体制机制优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新路子。”
人民日报记者陈伟光刘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