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生,为什么要干这个工作?”“平时都做些什么,害不害怕?”“身边的家人朋友,支持吗?”这样的问题,24岁的蔡奕已经记不清被问过多少遍了。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遗体整容师,每当别人问起自己的工作时,蔡奕总会淡淡一笑,遇到误解也不着急反驳。“别人能理解更好,不理解也不强求,自己觉得值得最重要。”蔡奕说,“尽力恢复逝者安详的面容,同时治愈家属的悲伤,这份职业很有意义。”

第一次

“我不忍心去触碰”

踏入殡葬行业,蔡奕说,算是机缘巧合。

当时,蔡奕身边的一位亲人去世,目睹办理丧事的过程,她开始对丧葬一行感到好奇,便上网搜索到《入殓师》这部电影。“看到电影里男主角由开始的无奈、畏惧到后来的从容淡定,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仪式,使生命得以升华,让家属得到慰藉。这些情节,深深触动了我。”

回忆起第一次接触遗体,蔡奕依然记忆深刻。“第一次见到他,我不忍心去触碰,觉得他这样安详地离开就可以了。”后来,她逐渐意识到,如果多了化妆,可以让逝者有更好的面容告别世界,对生者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去年大学毕业后,蔡奕进入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作。遗体入库登记、特殊遗体防腐、修复整容、化妆穿衣……每一个环节,蔡奕都严格进行,认真核对。“逝者的背后,是一个家庭。将心比心,每个人都希望逝去的亲人能以最好的样子离开。”

有一次,蔡奕接触到一名逝者,头部的创伤面积很大,从入馆到出殡时间十分短暂,给遗体修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接到任务后,3D工作小组立即研究修复方案,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手工修复,加班加点对遗体头部和脸部进行缝合,另一边进行人脸建模、面部雕塑以及3D修复,尽可能还原逝者的生前模样。

后来,家属看到修复好的亲人遗体,连连鞠躬,表达谢意。“既要对得起家属,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蔡奕修复遗体的心中准则,也是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遗体整容师共同遵守的原则。

扎根殡葬行业21年,赵星龙将遗体整容修复经验传授给很多像蔡奕一样的年轻人。他时常告诉年轻人,要多站在家属的角度考虑,无论哪个环节,都要把细节处理好,让逝者能够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遭误解

朋友圈变小依然无怨无悔

起初,父母并不同意蔡奕选择这个职业,认为一个女孩子干这行太辛苦,也担心女儿会受到歧视。“不能以这种传统的观念去评价这个行业,就像妇产科也有男医生。不然,当一个行业真的需要女性的时候,又会很被动。”关于殡葬行业,蔡奕有着自己的理解。

“化妆、穿衣,这些对生者来讲,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旦涉及死亡,就会变得很不一样,但其实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差别。”蔡奕说,“人们固有的观念会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导致对一些事情存在不同的看法,慢慢地就变成了歧视。”

遭受误解,是不少殡葬从业者要面对的问题。21年来,赵星龙很少跟身边的朋友讲起自己的职业,“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会介意。”

赵星龙曾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得知他的职业后,两人慢慢就不再联系了,关系也日渐疏远。曾经,也有亲戚对他说:“过年打个电话就行,就不要来家里了。”因为职业关系,赵星龙与一些亲戚、朋友少了联系,朋友圈也变得小而又小,但他却说,“作为殡葬从业者,也是一名党员,无怨无悔,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蔡奕要幸运一些,身边的朋友并没有因此与她疏远。朋友生了小孩,依然会邀请她去家里玩。蔡奕说,这也说明,年轻人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社会对殡葬从业者的接纳度在提高。

有感动

一句“老伴,你真帅”,湿了眼眶

“用真诚的心,干实在的事。”这些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赵星龙都全身心投入,努力学习和掌握技能,用心琢磨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而他也因此收获了别样的温暖。

2007年,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开设遗体护理项目的第二年,赵星龙接到通知,为一位老伯进行遗体护理服务。整个护理过程,老伯的老伴也在旁边陪伴着,还不时起身,亲手为老伴擦拭面容。

“老太太坐在一旁,并没有表现出太过悲伤的情绪,只是慢慢诉说着两人之间的往事,就好像老伴依然在身边。”赵星龙说,“老人间相濡以沫的感情,让我感觉特别温馨,能够陪伴老伯走完最后一程,觉得特别有意义。”

忙碌的遗体修复工作,感动常在。蔡奕还记得,刚实习的时候,有一次给一位逝去的老伯化妆。等她细心地化完妆,老伯的老伴走了过来。“老伴,你长得很帅!”对着老伯的遗体,老太太缓缓地说。听了这句话,站在一旁的蔡奕瞬间湿了眼眶:“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谈起行业发展,赵星龙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殡葬从业者更多的理解,不再因这份职业而忌讳自己。“我们也是服务行业,服务逝者的同时,也是在服务生者。对逝者的服务做好了,对生者其实也是一种安慰。”

“社会科技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至口红色彩选择,大至遗体缝合,都需要我们积累足够的经验后,才能上手。”在蔡奕看来,很多人对殡葬行业还存在刻板印象,需要通过宣传,让公众进一步了解。

蔡奕说,从事殡葬行业,自己从未后悔,“我喜欢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没有什么比遗体修复更适合了。”

(文中蔡奕、赵星龙为化名)

南方日报记者汪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