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之乡相关企业仅剩700多家 每年新增注册企业仅数十家
原标题:年关未至烟花已冷 烟花之乡相关企业仅剩700多家
来源:证券日报
农历年关还未到,烟花爆竹行业的热度却已在环保升级以及安全隐患的双重压力下逐渐冷却。
天眼查数据显示,有“烟花之乡”美名的湖南省浏阳市,目前在业、存续状态下的烟花爆竹企业仅剩700余家,且绝大多数公司均成立于2016年以前。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端认为:“烟花产业的整体式微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客观因素是环保升级和安全隐患的压力,主观因素则是主体消费人群的迭代。”
新增注册企业持续下降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经营范围内涵盖烟花爆竹的企业有112万多家。近两年,新增注册的烟花爆竹企业持续下降,2018年新增注册企业7.8万家,2019年新增注册企业已降至6.9万家。
注册地在上海市的烟花爆竹企业最多,超过17万家,其次是江苏省,达9.06万家,第三为湖南省达8.49万家。从注册资本来看,烟花爆竹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近八成企业注册资本都在100万元以下。
从成立时间上来看,成立5年至10年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总企业数的29%。其次是成立1年至5年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28%。成立一年内的企业占比仅为6%。
值得一提的是,“烟花之乡”的浏阳,目前存续、营业的烟花爆竹企业仅有774家,2014年新增注册企业140家达到历史峰值,自2015年之后每年新增注册企业则呈现断崖式下跌,每年新增注册企业仅数十家。
虽然近年来浏阳新增注册的烟花爆竹企业数骤减,但烟花之乡的花炮产值并未“凉凉”。数据显示,1990年浏阳花炮产值不到3亿元,到2018年,浏阳花炮产业集群总产值已高达24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8%。
多因素致烟花产业式微
对于烟花产业而言,高悬头上的安全隐患和日益趋严的环保监管始终是两道绕不过的槛儿。
2019年12月4日,浏阳市碧溪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石下工区包装作业区域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13人受伤。12月5日,浏阳市对全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进行停产整顿,并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目前全国有近700个城市禁放限放烟花爆竹。近日,洛阳、天津相继发布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通知,济南、潍坊、杭州、温州等地也出台了部分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陈端认为,在安全隐患以及环保升级的双重压力下,烟花产业的颓势已经难以挽回。“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与节日节事绑定而形成的年俗符号价值也在衰减。”
“烟花产业从商业模式上并不占优势,属于高度场景化的单次消费,消费高潮期仅限于节事庆典时刻,跟现代商业模式强调的提升用户黏性、全生命周期用户运营以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等理念基本不沾边。”陈端补充说道。
此外,消费者迭代也是造成“烟花易冷”的原因之一。陈端表示:“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年俗,这种民俗源自古代,烟花集光、声、色、型、烟雾等效果在电子媒介崛起之前与节事庆典活动相伴生,有其特殊审美、仪式和体验价值,但在电子媒介崛起之后烟花就趋于式微了。”
“新生代数码原住民们拥有了更多的文娱消费渠道、场景和产品选择,对烟花爆竹的兴趣自然会分散。”陈端认为,烟花产业从供给侧到需求侧都缺乏市场支撑,同时又面临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冲击,烟花产业的衰退是自然而然的历史选择和淘汰过程。
熊猫烟花转型面临窘境
曾经作为浏阳烟花金字招牌的熊猫烟花,在烟花市场不断萎缩的背景下也面临着转型的窘境。
资料显示,湖南熊猫烟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1年8月份成功登陆上海交易所。2015年,熊猫烟花表示,受限放禁放政策限制、雾霾天气肆虐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烟花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公司推动企业转型,加大力度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同年,公司证券简称更改为“熊猫金控”。
转型互联网金融后,熊猫金控的烟花板块主要调整为出口业务。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烟花产品销售额为1.01亿元,而这些营业收入全部来自国外。
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熊猫烟花的转型也并不顺利。2018年8月份,熊猫金控实控人赵伟平承认公司旗下互金平台熊猫金库与银湖网出现挤兑及逾期问题;2019年10月份,熊猫金控公告确认银湖网被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经侦支队立案。
“熊猫烟花转型互联网金融是当时情况下的现实选择,遭遇互联网金融领域行业整肃也是始料未及。”陈端认为,烟花产业的寒冬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