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强农产业兴

室外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左右,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片绿油油的草莓苗长势正好,这里是河北省赤城县孙家庄村的宁馨儿草莓采摘园。种植户刘金梅告诉记者,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她家建了6个大棚,每年收获草莓2万多斤。

57岁的张明是奶奶嵯村的村民,在这个草莓园务工3年了。“草莓的田间管理还挺费事呢。按照技术专家说的,温度、湿度、防虫、消毒,一样也不能少。”张明说,每年春节前后,是草莓产量最大的时候,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产量。

跟种植户一样关心大棚里草莓长势的还有张广明,他是赤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记者见到张广明的时候,他正忙着跟农民通电话:“你这个大棚里的土壤湿度有问题,是不是探头没放进土里?”在他的电脑上可以看到大棚里农作物的情况。通过物联网技术,张广明在办公室就能看到全县15个扶贫产业园区的环境监测数据。

“小到叶片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张广明边说边向记者展示。

通过物联网技术,赤城县开通了农业科技服务热线,能够畅通国家、省、市专家团队直接对接服务,目前已有在线专家25名。不管专家在哪里,只要有网络信号,打开手机就可以实现“专家到地头”为农民答疑解惑。2019年7月开通后,4个月内点击量就达到2.3万次,专家服务园区230次。

杨臣凤是双山寨村的贫困户,家里10亩玉米地,有7亩流转出去,每年的收入除了租金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在村里的扶贫产业园区务工。“等到开春园区里就有活干,一年下来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杨臣凤说。

双山寨村村委会委员郝延平告诉记者,双山寨村共465人,原有贫困人口169人。“农业技术对村里帮助很大,一些村民通过学习技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一些村民在扶贫产业园区务工,增加了收入,目前双山寨村已实现整村脱贫”。

张广明认为,农业科技给基层的扶贫资金上了一道保险。因为只有农民真正掌握了农业科技,扶贫资金才能真正发挥效益。

农业科技的不断“加码”,为赤城县高质量脱贫奠定了扎实基础。据介绍,赤城县目前正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全县18个乡镇、272个贫困村和15个产业园区的科技需求,强培训、引技术、抓示范、建标准,形成了“科技聚焦产业,产业带动扶贫”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