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成为阻击战的重中之重。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必须全力以赴抓实抓细。流行病学调查的调查内容分为个案病例调查和聚集性疫情调查,目的是调查疾病感染来源,探索疾病特征和判定密切接触者。

请点此安装最新Flash

✍流行病学调查是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正在进行中的工作之一。对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情况,白岩松连线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研究员向妮娟进行了详细解读。

Q:

三个省五家监狱出现疫情。接下来,是否会对监狱进行流调呢?

A:

向妮娟:对于个案的调查,梳理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的关联,然后去找到他们传播的链条。对于防控来讲,要注重尽量的减少这种传染源的引入,做好监狱里面发生异常现象的监测,也要加强在里面的通风、日常的清洁和消毒等等。

Q:

从流调的角度来说,如何帮助数字变得更加准确?

A:

向妮娟:报告源头首先来自于医疗机构对于病例初始接诊的调查,如果这个病人刚开始给出的信息不准确,还需要去早期就诊的机构进行信息的核实,有时候还需要去找到身边的这些关键的知情人去进行核实,这都是为了保证这些关键的变量和信息的准确性。

Q:

在全国的各地出现了聚集性传染的情况,从流调的角度来说,它的原因和相关的对策是什么?

A:

向妮娟:聚集疫情都有一个特点。不管在家庭内发生还是在公共场所,发生的这种聚集疫情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所导致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要增大社交距离。

Q:

是否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流调所带来的变化?

A:

向妮娟:目前为止有一个变化,去判定这个病人在前两天他接触的人,这两天接触的人也是密切接触者,他需要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这是目前在密接的判定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

Q:

现在流调的过程中要攻克的困惑和难点是什么?

A:

向妮娟:以武汉为例,目前为止最大的难点是每天新增的病例数量还比较多,每天流调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带来的密接判定的工作量很大,不仅要完成这个工作量,还要有很高的工作质量,因为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作为我们决策特别准确的依据。

✍在抗疫前线,有这样一所名校值得我们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投入3.3万医务人员力量和8900余张病床;管理着方舱病床的6000张;成为全国投入最多床位和医护人员的高校。对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相关情况,白岩松连线中国工程院原始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进行了详细解读。

Q:

现在有10家医院投入到抗疫前线,拉锯的时间是不是已经到极限,学校给它的支撑是什么?

A:

邵新宇:抗疫的第一线,医护人员已经是在超负荷的运行了。学校在各个层面对他们进行关心和支持,校友们进行捐资捐物、人工智能读片的速度更快、通过校友会发起爱心酒店租借使医护人员得到很好的休息等等。

Q:

从流调的角度来说,如何帮助数字变得更加准确?

A:

邵新宇:早期的确出现了一批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那时对于医护人员的防护不够周全。现在是三级的防护,所以感染力大大下降。目前驰援医疗队没有出现感染。

Q:

华中科技大学已经失去了5位教授,其中有3位是因为感染了新冠的肺炎。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怎么样去面对这种代价?

A:

邵新宇:不仅是我们学校的重大损失,也是国家教育界科技界的重大损失。当前的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尽早地抗过疫情,并且进一步扶持他们的团队,以告慰他们。

Q:

华中科技大学现在线上上课一周了,效果如何,有哪些是需要进行调整的?

A:

邵新宇:目前已经开了两千三百多门课程。清华大学还主动跟我们联系,把他们的课程提供给我们,让华中学子和清华学子能够同上一门课。

Q:

一万七千多人的毕业生现在都是实习找工作的关键时刻,一个疫情打乱了这一点,怎么去帮助他们,接下来还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A:

邵新宇:我们通过网上的课程,来调整毕业生的选题方向。毕业方面,通过视频答辩,让每个学生能够按时毕业;就业方面,我们通过网上的全天候处理,确保我们每个同学能够按时毕业,找到他们满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