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已过最寒严冬 国际油价大跌推动航司成本下降
标题: 最寒严冬已过 哪家航司回血最快?
作者:陈姗姗
[ 航班管家的航班统计数据显示,4月华夏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国有三大航的航班恢复率分别为77%、61%、39%、36%,三家民营航司的航班恢复情况好于国有三大航。 ]
[ 第二季度,民航局宣布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自2020年5月1日零时起由每吨3029元下调至1680元,5月单月同比降幅将高达67%。 ]
受疫情影响,航班大量停飞,航司受损严重。
2020年2月,民航整体ASK(可用座位公里=可供销售的座位数×航段距离)和RPK(收入客公里=航段旅客运输量×航段距离)同比分别下降71.0%和83.1%,客座率50.3%,同比下降35.8个百分点。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咨询多家国内上市航司的管理层认为,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和欧美疫情的逐渐见顶,全国范围高校陆续开学,以及北京市即将下调疫情应急响应级别,居民出行需求有望自5月开始恢复。
东航有管理层表示:“最寒的严冬已经过去,曙光在前,趋势向好。”那么,哪些上市航司的航班恢复更快?
最寒的严冬已过去
从航空相关出行数据来看,积极的信号已经显现。3月日均旅客环比反弹70%,4月日均环比再升11%,五一节前一周同比跌幅收窄至70%以内,2~3月则分别同比下降85%、72%。
分航司来看,中国国航(601111.SH)的相关管理层告诉记者,目前来看西部、华南、华东恢复的情况不错,四月底北京的防控等级下调,对于北方市场的恢复创造了机会。
从第二季度的情况来看,4月的环比情况比3月运力投入有比较明显的增长,5月运力的投入恢复会进一步加快,环比有进一步的增长。6月随着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包括经济的恢复,预计环比都会有增长,呈现总体恢复的状态。
东方航空(600115.SH)的管理层也认为,2月底3月初,复工复产需求启动,国内航空需求缓慢复苏,但国际疫情加速蔓延,2月国内运力投放下降78%,客座率45%,3月下降63.7%,客座率60%,4月预计同比下降不到60%,客座率68%左右,运力投放与需求缓慢复苏相匹配,客座率也在逐月上升。
根据目前的判断,东航认为二季度国内航班能恢复到70%~80%,三季度恢复到80%~90%,年底恢复到比较常态的水平,恢复到正增长预计要到明年的夏秋季。(注:是针对2019年来说的正增长)
南方航空(600029.SH)的管理层指出,4月情况和3月基本持平,暑期时间可能缩短,预计国内5~6月份恢复期,7~8月份反弹期。
北京防控调降后,预计迎来一轮很大的反弹,目前认为国内市场是U形反弹,预计国内运力在7月中下旬能恢复到去年的水平,国际大约需要1~2年恢复。
吉祥航空(603885.SH)的管理层也认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预计随着疫情好转市场会在5月底到6月有所好转。
春秋航空(601021.SH)的管理层则指出,北京已经转为2级防控,可能会转3级。需求会逐步上升,另外远程国际恢复相对慢,但中国和东盟还有中日韩在疫情中看到交流比以前更加深。疫情后,周边航线可能会恢复更早。
油价大跌助力航班恢复
除了需求的逐步复苏,国际油价大跌带动的燃油成本的大幅下降,也为航空公司的航班恢复和成本下降提供了支持。
燃油成本一直是航空公司的最大成本开支,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航空煤油均价还同比基本持平。但在第二季度,民航局宣布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自2020年5月1日零时起由每吨3029元下调至1680元,5月单月同比降幅将高达67%。
这一方面有利于航空公司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航空公司航班的恢复,而航班的恢复程度决定了未来航空公司的现金流和业绩的走势。
据记者了解,目前航空公司的恢复航班原则是收入大于可变成本,燃油成本的下降意味着可变成本的下降,也就意味着恢复航班的难度大幅下降。
哪些上市航司更抗跌、恢复更快?
众所周知,目前国际疫情仍在蔓延,国内疫情相对稳定,因此,国内和地区航线多的航空公司,受到的影响会相对小,航班恢复的比例也会更大。
在上市航司中,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航航空、海航控股(600221.SH)的国际航线占比较多,而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华夏航空(002928.SZ)几家民营航空公司主要以国内和地区航线为主。
从各家上市航司公布的一季报中也可以看出,上述三家民营航空公司的亏损额较小,剔除规模效应后反映盈利能力的收入利润率也排在前三位。
对民营航空来说,机队规模相对较小,航班较少,遭遇突然的需求下滑时就“船小更容易调头”。同时,民营航司的航线网络主要在国内和周边地区,受海外疫情的影响相对国有航司更小。此外,民营航司平时的成本控制也比国有航空公司做得要好。
航班管家的航班统计数据也显示,4月华夏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国有三大航的航班恢复率分别为77%、61%、39%、36%,三家民营航司的航班恢复情况好于国有三大航。
而在这三家民营航司中,春秋航空一直以低成本著称。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的单位成本低于三大航三成,体现了优秀的成本管控能力。
在此之前,春秋航空的盈利能力也一直领跑国内上市航企,2019年收入利润率排名前三的依次就是春秋航空、华夏航空、吉祥航空。
而2020年一季报发布后,华夏航空的收入利润率跃居第一,与其经营模式不无关系。
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支线航空的航空公司,华夏航空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运力购买协议(向地方政府/机场出售航班运力,机票仍由航司销售,政府/机场按照运力购买应支付的“固定金额”与航司“机票收入”之间的差额进行实际结算)。
也就是说,华夏航空只要飞一班,就能拿到一班的钱,至于航班客货收入多少,都由地方政府/机场自负盈亏,类似于业内的以保底形式的“政府包机”。
2019年,华夏航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涨102.96%,就与上述航线补贴大增有较大关系。根据年报,2019年华夏航空的其他收益5.52亿元,同比增长94.57%,主要为航线补贴。
也正因为上述经营模式,使得华夏航空在疫情中取消航班的幅度小于行业平均。
根据航班管家的统计数据,华夏航空在4月前26天执飞的日均航班数量已经接近疫情前(1月1~20日)的76%左右,领先于行业平均(行业约四成左右)。此外,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独飞航线占公司航线比例达89%,刚需带来的收入支撑较多。
在几家上市航司中,华夏航空也是疫情期间(1月23日~3月31日)唯一实现股价正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