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21日讯(记者 肖飞)周二(19日)晚间,瑞幸咖啡公告称,5月15日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公司计划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结果出炉前,公司将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据介绍,听证会通常安排在听证请求日期后的30天到45天举行。

至此,瑞幸咖啡的海外上市之路似乎将走向终局。然而,作为一家关系全国2万员工生计、拥有4000多家门店的中国咖啡连锁企业,瑞幸的求生之路才刚刚开始。

门店策略调整 风波下的瑞幸仍在正常运营

5月14日,一则“瑞幸咖啡仍在快速开店”的消息在发布后不久,就迅速登上了百度、微博的热搜榜单。据该消息称,截至5月12日,瑞幸咖啡二季度仍保持平均每天开10家门店的速度,门店总数已达6912家。

随后,又有媒体爆出瑞幸咖啡北京大面积关店的消息,但这一消息很快被官方辟谣。

据媒体援引一位瑞幸咖啡的员工表示,早在春节之后,瑞幸便已决定关闭北京的70家门店,原因是与其它门店“覆盖的消费群范围重叠”。

瑞幸咖啡相关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一回答,“瑞幸确实在进行正常的门店优化,对个别效益不好或客户覆盖重合的门店进行‘关停并转’,同时持续新开门店,这也是公司门店战略调整的方向。”

事实上,即使是在4月初造假事件爆发后的二季度,瑞幸在全国范围内也还在不断关闭效益不好的旧店,并在新址开张新店,在微博搜索“瑞幸新店”等关键词,可以不断看到有网友发现瑞幸最新门店的消息。

截至目前,瑞幸咖啡也还占据着苹果appstore免费工具下载排行榜第一位,美团、饿了么等热门软件也得屈居其下。

这一切,或许有赖于COO刘剑被停职、CEO钱治亚无法正常履职期间,充当“救火队员”的公司现任管理团队。

火线接棒 “救火队员”浮出水面

5月12日晚间,瑞幸发布公告,终止了CEO钱治亚及COO刘剑的职务,同时宣布了新管理团队的构成——在瑞幸最艰难的一个多月里,仍在勉力维持公司正常运营的“救火团队”浮出水面。

公司高级副总裁、联合创始人之一的郭谨一,“火线接棒”CEO职务。公开资料显示,郭谨一曾就职于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在出任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之前,他曾是神州租车董事长陆正耀的助理。而在此次“火线接棒”CEO之前,郭谨一主要负责瑞幸咖啡的产品和供应链等业务。

高级副总裁曹文宝增补为公司董事,在2018年6月加盟瑞幸前,他曾在麦当劳中国从业超过23年,并曾任麦当劳中国区副总裁兼北方大区经理。在瑞幸,他主要负责门店运营和客户服务。

另一位增补董事的副总裁吴刚,直到2019年3月才加盟瑞幸担任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战略合作业务。在加入瑞幸之前,他曾在中国联合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和国航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在航空业拥有超过26年的工作经验。

此外,CMO杨飞也是瑞幸“灾后重建”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公开资料显示,杨飞在出任瑞幸CMO之前曾任职神州优车CMO,著有《流量池》一书,是圈内著名的营销专家。瑞幸咖啡通过“裂变营销”拉新获客的营销策略,很大程度上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有消息称,在此次造假事件爆发后,杨飞接管了第一时间就被停职的COO刘剑的大部分职权,负责公司整体的用户和营收增长工作。

据悉,除公司原有高层业务管辖范围发生调整外,瑞幸从年初以来,还从美团、苏宁等多家知名企业挖角多位中高层管理者。

“无论是郭谨一、曹文宝、吴刚、杨飞这些原有管理团队的高层,还是前期‘挖角’、‘火线提拔’上来的其它中高层管理者,在经过了40多天内外部的‘放大镜’式的检查之后,还能在职务、管理权限上有所提升,这说明一方面初步调查没有发现他们牵涉到造假事件中,另一方面也说明董事会信任且倚重他们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在这个时候来挽救瑞幸危局。”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经营策略调整 瑞幸展开“求生模式”

事实上,最近一个多月,细心的用户不断发现瑞幸在进行各种创新业务尝试和业务微调。比如不断推出新产品,几乎隔三岔五就能从官微推送上看到新品,其中“陨石拿铁”、“冲绳黑糖拿铁”还一度成为网红饮品。与传统的“大师咖啡”相比,上述“网红饮品”的定价出现了些许上调。

在APP首页,瑞幸推出了“瑞幸潮品”板块,销售的主要是一些第三方的产品,如水杯、充电宝、休闲小食品等。与ofo小黄车窘迫时推广“蜜蜂霞”土蜂蜜不同,“瑞幸潮品”的产品初步观感仍有中上水准品质,选品也大体符合“潮品”的定位。

此外,瑞幸还悄悄取消了“外送满额包运费”的设定,即便是在满足消费金额的条件下,用户也需要支付3元的运费,而不满足消费金额的情况下,则需要支付6元运费。

有快消业内人士通过分析瑞幸这一个多月的业务微调推测,瑞幸在市场运营这一块的“幕后操盘手”已经换人,运营策略已经从过去的“低价冲量”,转变到了“稳住核心用户群,同时通过创新产品做新增用户和客单价的双重提升”。

“瑞幸咖啡现在的‘求生欲’很强,连第三方产品都在APP上大力推。通过资本驱动快速膨胀的路被堵死之后,这一个多月才是真正在运营一家互联网咖啡公司,琢磨怎么通过产品的运营盈利来养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