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手记:"石墨烯产业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工匠精神"
——赴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调研手记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 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应 用潜力巨大,是引领新一轮全球高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新 兴材料。全球聚焦,世界瞩目。
近日,笔者随调研组走进位于西山脚下、中关村翠湖科技园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BGI 是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由北京大学牵头建设,2018 年 10 月揭牌运行,致力于打造引领世界的石墨烯新材料研发高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全方位开展石 墨烯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核心技术研发。
“我们正处在石墨烯时代的前夜”
BGI 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机融合,共同发力,实现“双轮驱动”。一方面,承载国家意志,通过坚持不懈的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增强未来石墨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研发代工”直接对接市场需求,确保市场牵引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石墨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认为:“我们正处在石墨烯时代的前夜,石墨烯的产业化之路还很长,充满挑战。”
这是一个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聚焦石墨烯,欧盟启动为 期十年的旗舰计划,美日韩等制定专门计划,英国成立国家石墨烯 研究院和创新中心,聚力打造石墨烯产业领头羊地位,角逐下一个 万亿级石墨烯新兴产业。
中国对石墨烯产业的关注完全与世界同步。目前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石墨烯基础研究和产业大军,许多工作走在世界前列。高品质石墨烯材料制品居国际领先地位,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截至2020 年2 月,中国石墨烯企业总数已达 1 万 2 千多家,中国学者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0 万篇,占世界论文总量的33.2 。
然而,我国石墨烯产业也存在短板。特别是同质化竞争严重, 龙头企业牵引不足,创新体系分散,小微企业居多,产学研深度融合不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目前,全国有 29 个石墨烯工业园、54 个石墨烯研究院、8 个石墨烯创新中心,技术门槛较低,简单重复建设。中国石墨烯产业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面临战 略布局、龙头牵引、产业基础、创新体系等诸多挑战。
刘忠范坦言:“中国石墨烯产业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关注的是今天的石墨烯产品市场,而国外更多 关注的是面向未来的高端应用开发。”
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的刘忠范直抒胸臆:“发展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没有
捷径可走,需要敢为人先的气魄和不屈不挠的坚持。BGI 人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践行工匠精神,融通政产学研,坚定不移地推 进石墨烯产业进程,做石墨烯产业的铺路者和开拓者。”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在BGI,“践行工匠精神”写入“院长寄语”,编入手册,悬挂于门厅,更融入团队的理念与追求之中。凭着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基本内涵的工匠精神,BGI 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表现出令人振奋的研发能力、发展潜力和人才吸盘效应。
“为‘上书架’去做研究,为‘上货架’去做产业”
刘忠范认为,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最高的境界是“上书架”“上货架”。“上书架”并非简单地写本书、发表些学术论文,而是真正对科学有用,把成果写到教科书里,留在科学史上。“上货架”并非简单地申请几项专利,而是真正转化出来、用得上去,对国计民生起作用。“一上”不易,“两上”更难,但必须有这种导向、这个目标。做到了,就能利国利民、“顶天立地”,而不是“上不够天、下不着地”。
刘忠范说,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以“上书架”为目标去做研究的 人。真正的科技创新,需要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做事,培育创新 性的文化环境和土壤极为重要。他建议在“十四五”期间,要抓住 科研人才和科技成果评价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 策,让科研人员建树属于中国人的“顶天立地”的功业。对于做“上 书架”事业的那些人,他建议给予足够的费用、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规划自己。他说,“上书架”的事情永远不是规划出来的。
“研发代工”是 BGI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重要尝试,旨在解决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低问题,形成长期稳定的“捆绑式合作”,让科学家与企业家同乘一条船。同时也避免了科研人员“闭门造车”、研究成果不接地气的问题。
刘忠范建议,不妨对人才进行一个分类。原则上,一部分人去做“上书架”的事情,一部分人去做“上货架”的事情,当然也不反对兼而做之。他倡导科研工作者,要做既有获得感又有成就感的人。他说,“什么叫成就感?成就感就是你好意思对你孙子说的事。你对孙子说,爷爷发了几篇Nature,写了几篇高大上的文章,孙子不认同。如果爷爷的理论写在孙子学的教科书里,这是爷爷做出来的,这才叫有成就感。你说飞机的什么部件是爷爷搞出来的,那就是成就感。我们现在那些数字化的评价机制不能叫成就感,因为你不好意思跟下一代说,那算不上什么成就感。”
在BGI,目前已建立起核心技术研发平台、重点领域联合实验室、企业研发代工中心、产业孵化与社会服务平台。刘忠范介绍, 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创新高地,他们不唯资历、不唯文章、不唯帽子,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了创新发展机制。他说,机制太重要了,机制会让更多的人找对努力的方向。 方向比速度重要。
“卡脖子技术是熬出来的”
石墨烯材料是未来石墨烯产业的基石。BGI 定位于科技成果与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示范区,其核心追求是“做真正有用的东西”,解决未来石墨烯产业可能存在的“卡脖子”技术。
刘忠范认为,我们还存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一方 面,高校和科研院所产生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和专利;另一方面,企 业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
刘忠范一直在讲,卡脖子技术是熬出来的,不是突击出来的。 规划不实是纸上谈兵,搞突击只能是浪费资源。BGI 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需要敢为人先的气魄和不屈不挠的坚持。他们“没有藩篱,追求卓越”,努力打造“创新者的乐园,创业者的天堂”。在这里,写论文不是目的,而是高科技创新的副产品。
在BGI,能感受到结实的文化积淀,鲜活的文化气息。“墨园春晚”“墨园时韵”成为他们标志性的文化品牌。刘忠范说,人才决定潜力,文化决定高度,BGI 特别注重文化,特别推崇工匠精神。他直言:石墨烯产业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本质是不屈不挠、追求极致。咱们太缺工匠精神。成果是熬出来的,但咱们一般没时间没耐心熬。有时候,不是个人不坚持,而是整个环境挺不住。
刘忠范认为,不能只关注现在,否则会丢掉未来;也不能只关注未来,否则你走不到未来。他说,十年、二十年、若干年之后, 石墨烯产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做得很好,作为石墨烯人肯定很高兴。二是做得不好,咱们“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最后像其他高科技产业一样被人家卡脖子。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要执著坚守,笃定专注。刘忠范给团队灌输:要有产业思维和实用思维, 不是立竿见影的就叫产业思维,产业思维就是你要做真正有用的东西。他告诫他的学生们:要务实,好成果十年、二十年我都等,不 允许玩花样!( 作者:贾玉奎 安森东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