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收到政府补助却未进行披露,10月12日,太极集团收到上交所监管函。实际上,一直以来,政府补贴都是太极集团业绩的重要拉动力。2018年,太极集团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占公司当期净利的六成。太极集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疫情导致各公司开工时间不一致,文件收到时间有所滞后,并非刻意隐瞒。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太极集团存在故意不及时披露的可能性。依靠政府补助等方式实现的业绩增长或者盈利并不具备持续性,而其旗下的藿香正气口服液等亿元级产品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7笔未披露补助

上交所表示,太极集团多次收到的政府补助,累计或单笔金额多次达到应当披露的标准,但太极集团未按规定及时披露,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公司前述行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时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蒋茜作为公司信息披露事务具体负责人,未能勤勉尽责,对公司前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

根据监管函,太极集团有多达7笔未及时披露的政府补助公告,总金额高达1.47亿元。其中,2019年4月22日、11月27日、12月22日,太极集团分别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791万元、2760.17万元和997.45万元;2020年5月29日,公司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1353万元,上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单笔均达到临时公告披露标准,但公司均未及时披露。

对此,上交所要求,太极集团应当引以为戒,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规范运作,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忠实、勤勉义务,促使公司规范运作,并保证公司及时、公平、真实、准确和完整地披露所有重大信息。

医药行业投资人士李顼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若未及时披露的次数不多,则存在忘记的可能性;若次数较多,则存在故意为之的可能性,即担心投资者不看好,从而进行减持等行为。

对于公司未及时信披的原因等问题,太极集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疫情期间,旗下各个公司开工复工时间不一致,文件收到的时间稍微有些滞后,不是刻意隐瞒。

业绩靠补助

事实上,政府补助在太极集团的业绩增长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从扣非净利来看,太极集团业绩持续萎靡。自上市以来,公司超过八年扣非净利为负数。2011-2019年,太极集团的扣非净利分别为-1.33亿元、-2.43亿元、-1.72亿元、-2.81亿元、-5.36亿元、-4.43亿元、6437.48万元、-8362.94万元、-1.57亿元。

2018年,太极集团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356.27万元,占公司当期净利润的61.99%。2019年,太极集团亏损7083.03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754.63万元。监管函显示,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太极集团累计收到各类政府补助共8518.45万元,其中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7401.81万元,占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105.34%。

根据太极集团的说法,公司累计获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将计入公司年度当期损益,对公司年度的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太极集团2019年仍亏损,这意味着太极集团实际亏损远超7000万元,甚至更多。

对于政府补助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太极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公司争取的都是科研、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政府支持,谈不上业绩对政府补助有依赖。“国家对新工业、新技术等方面有相应的支持,作为公司要积极地争取,但这算不上依赖。”

在宋清辉看来,很多公司其实主业不济,更多依靠政府补助等方式实现所谓的业绩增长或者盈利。此外,政府补助给公司带来的积极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不再具备相关优惠或补助条件,其利润水平将直接受到冲击。

“卖产”度日

或许意识到政府补助带给公司的影响有限,剥离闲置资产聚焦大健康产业是太极集团未来的发展重点。太极集团在2019年财报中表示,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优化投资方案,停建、缓建了部分低效项目,大幅缩减公司三年内拟投资计划;对下属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和不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的企业启动处置程序。

目前,瘦身计划已开启。今年9月,太极集团发布公告称,为整合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价值,聚焦医药大健康产业,公司拟将持有的成都新衡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都新衡生公司)等资产对外转让。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上述转让将合计获得收益约4.01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出售资产是一次性收益,并不具备持续性。公司需要从主业寻求突破。作为从事中、西成药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藿香正气口服液等产品是公司的亿元级明星单品,但受销售渠道库存出现积压等因素影响,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口服液销量已有两年连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