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河南省鹿邑县华恩生态园内瓜果飘香,三五成群的市民拿着篮子尽享采摘乐趣。“现在正是红香酥梨成熟的季节,今天是周末,所以来采摘的客人比往常多。”生态园负责人张万印告诉记者,目前生态园流转土地1280亩,入户社员达到110户,主要种植和销售农作物、果蔬、花卉、苗木和中药材等。

“搞这个合作社可没少费功夫。”张万印说,他以前在开封的建筑工地打零工,由于懂设计、能看图,从小工慢慢干到大工,后来也承包一些小工程,天长日久攒下了“第一桶金”,日子过得也算殷实,遗憾的是与家人聚少离多。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引起了张万印的注意,他决定回乡发展。于是,当年,他就租下本村乡邻的170亩地种菊花,由于行情不好,一下子赔了30多万元。虽然开局不利,但张万印说:“再试两年看看。”

转机发生在2015年,县里组织全县种植大户去新乡果树综合试验站考察学习。一路看一路学,张万印的思路一下开阔了许多。经过深思熟虑,他注册创建了华恩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承包土地扩大到300亩,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此后,尝到甜头的张万印又把土地面积逐步扩大到1000多亩。

地多了,问题也来了。1000亩地分布在不同的地块,怎么管理?张万印说,生态园将小地块用来种植葡萄、梨等经济作物,大地块则种优质农作物,便于机械化耕种管理。

“要想依靠种植真正鼓起钱袋子,不能靠天靠地靠运气。”张万印指着一排大型机械说,生态园农活全部实现机械化,通过科技手段节本增效,将普通的种植业变成致富产业。“合作社购买了植保机和无人机,一亩地节约成本50元钱。”

“种植经济作物不靠现代化种植技术更不行。”张万印说,合作社与河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种植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坚持用农家肥、有机肥和物理治虫。“仅处理土壤就用了3个月时间,花费20多万元。”

有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生态园的水果不仅产量高且甘甜可口,前来采摘的市民纷至沓来,线上线下销售也十分火爆。合作社还在果树间套种花生,发展林下经济,养殖鸡、鸭、鹅等,让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

慢慢地,一起入股的110名村民腰包都越来越鼓。“除了每亩地租金600元,今年每户又分红4500元,平时管理生态园还有工资。跟着老张干,肯定有钱赚。”社员张万山说。

如今,华恩生态园年产值超过380万元,被县里指定为生态有机型种植示范基地,带动300多户群众就近就业、16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走对了路,土里真能刨出‘金疙瘩’。”张万印说。

生态园发展得风生水起,张万印又张罗着申请“阳光玫瑰葡萄”“夏黑葡萄”“金手指葡萄”绿色食品商标认证。同时注册了“缘来自然果”商标,并成立了鹿邑自然果电子商务公司,牵手多家电商平台,经济收入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李小伟 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