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8日讯 “未来3年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将保持15.4%的复合增长率,到2022年,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7.2亿。”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贾珊珊今日透露。

4月8日,赛迪顾问在京发布《2020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新时期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将不断拓宽。我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从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4亿元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11.2亿元。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做出了权威的定义。“数字化是新基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而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与新基建战略数字化特点相呼应,有利于数字中国建设,提升我国发展能级。”贾姗姗说,“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其他公共信用配套政策规划陆续出台,公共信用内容将得到不断丰富,未来3年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将保持15.4%的复合增长率,到2022年,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7.2亿。”

国家级信用平台基本完成 平台建设向地方级倾斜

贾姗姗介绍,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国公共信用平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央部门的公共信用数字化平台已经基本搭建完毕。

白皮书显示,在2019年,公共信用数字化平台建设则逐渐向区、县渗透。“2019年,区县级公共信用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有84项,中标金额共计1.2亿元。” 贾姗姗说。

公共信用平台业务向下游延伸 市场竞争激烈

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发展离不开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服务市场的有力支撑。

白皮书显示,2019年,公共信用服务类项目投资额达1.1亿元。

贾姗姗认为,未来,与信用评价、个人信用分、联合奖惩、信用修复、专项治理和“信易+”应用等相关的系统运维和数据服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预计2022年,公共信用服务类项目投资额市场份额将提升至21.2%。

从公共信用服务厂商来看,白皮书显示,2016年以来,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项目数量和金额快速增长,参与公开招标的供应商逐渐增多。尤其是2019年国家信用服务业不断发展,涌现了很多信用服务供应商,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