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器械发挥大作用 航天员太空健身也可以“接地气”
神舟十二号顺利飞天,举世瞩目。相信最近这些日子,宇航员们在太空生活、工作的直播备受关注。而视频直播中有一件吸引眼球的事情,就是航天员们在太空舱中的健身锻炼。在狭小的太空舱内竟然还有功率自行车、跑台、抗阻锻炼装置等健身器材,为何要在空间如此紧张的地方布置这样一个“太空健身房”?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1 每天锻炼两小时
健身是太空生活的“每日必备”
宇航员们进入太空生活后,健身锻炼成了他们的“每日必备”,他们需要每天进行至少两小时的运动锻炼。这并不是个人爱好那么简单,健身计划甚至列进了他们每日的工作计划当中,那航天员为什么必须保持每天规律的运动呢?
众所周知,在外太空,航天员们会长时间处于失重状态,而这种状态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失重生理效应。首先是心血管功能的改变,失重状态下心血管系统会放缓工作效率,不像在地球时那么“努力”地抵消重力、把血液泵送到身体每个部位。另外,航天员下身的血液等流体在失重时会更多地涌向胸腔、头部,造成面部浮肿、头胀、颈部静脉曲张、心率异常等等,这在失重初期尤为明显。其次是导致肌肉的萎缩,在失重状态下,人体肌肉组织不需要再承担自身体重的负荷,肌肉力量会明显减弱。有统计显示,短期航天飞行后,人会损失10%-20%的肌肉,如不采取积极健身的对抗措施,在长期飞行中肌肉可能丢失50%。当骨骼逐渐失去肌肉有力的包裹,同时失去重力导致下肢血液供应的减少,原本负重的骨骼将会出现脱钙并将引起骨质疏松。
而目前缓解以上这些由失重导致的退行性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锻炼,如借助功率车、跑台进行心肺耐力的锻炼,借助抗阻锻炼装置进行肌肉力量的锻炼。总的来说,锻炼对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降低骨骼的退化/骨密度流失
保持肌肉(包括心脏肌肉)的力量
为太空行走和空间站工作维持足够的身体行动能力
确保长期太空生活后,宇航员依然有足够的行动力,应对着陆期间的紧急程序
保持身体健康,维持体型,这也有助于回归地面后的恢复
2 小器械发挥大作用
宇航员“直播带货”健身神器
在航天员锻炼直播中,有这样一个小物件频繁出镜,相信也一定引起了你的注意,那就是下图中聂海胜在用的这条黑色弹力带。相信通过航天员在外太空的“直播带货”,这条弹力带要火!那么弹力带到底有多神奇的健身效果?你又是否会用弹力带进行日常健身呢?
弹力带通常是由乳胶制成的富有弹性的力量训练工具,由于轻便易携,可作为日常进行抗阻练习的小器械。它的独特优势在于,相较于哑铃等力量训练器械,弹力带与重力无关,阻力来源于弹力带拉长而非地球引力,训练时更自由及多样化;并且其不能利用惯性,不能借力,还可模仿日常训练动作,提高功能性,达到更佳训练效果。
日常锻炼我们首先可以根据自己力量大小选择合适磅数的弹力带,然后进行以下练习:
1.侧平举练习
动作要领: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脚尖向前,脚踩弹力带中段,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紧握弹力带,抬头微含胸。双臂伸直将弹力带缓慢向两侧上方拉动,直至双臂呈侧平举状,然后缓慢还原至起始姿势。注意双臂侧拉时躯干保持稳定,每组进行10-15次,重复3组。
2.俯身划船练习
动作要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踩弹力带中段,俯身约90度,双手对握弹力带,拳心相对,手肘微屈,双臂垂直于地面;夹紧双肘上拉弹力带至腹部两侧,到最高点时略作停顿,然后缓慢下放至起始姿势。注意动作过程中保持肘部夹紧,每组进行10-15次,重复3组。
3.推举练习
动作要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踩弹力带中段,身体直立,双手抓住弹力带两端,双臂屈臂于头部两侧;双臂缓慢向上推起,手肘朝外,直至双臂伸直,然后缓慢还原至起始姿势。注意推举时身体保持稳定, 每组进行10-15次,重复3组。
4.蹲起练习
动作要领:双脚分开略宽于肩,脚踩弹力带的中段,双手握住弹力带两端,身体直立,将手上举到肩部位置,掌心向前;保持手部位置不变,慢慢屈膝下蹲,臀部向后,练习过程中上身保持平直。尽量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稍作停留后匀速站起,回到起始位置。每组进行10-15次,重复3组。
5.跪姿蹬腿练习
动作要领:两手和膝盖支撑在垫子上,手掌在肩关节的正下方,大腿垂直于地面。两手抓住弹力带两端位置,一侧脚踩在弹力带中段,将弹力带匀速往后踢,在最大位置稍作停顿,还原到起始姿势。注意不要塌腰,躯干保持稳定,每组进行10-15次,每侧练习两组。
其实,不管是在外太空还是在陆地上,我们的身体都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即便有地球引力护体,葛优躺还是会导致肌肉的萎缩哟!看到这里,禁不住要灵魂拷问,即使飞离地球,外太空的宇航员们在艰苦应对繁杂工作的同时都在坚持锻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偷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