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麦杰科技研发工业软件实时数据库,让数据“动起来”无人生产线“转起来” 用“数据之钥”开启工业转型之门

一条无人的生产线,机器之间如何实现相互配合?一台精密的机床,如何确保生产出的成品不超误差?数据,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之钥”。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互通……生产线上设备之间的数据流动起来,企业才有望打开数字化转型的大门。而上海麦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花了20年,致力解决传统工业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难题”。

让设备“开口说话”

如今,一块“智慧大屏”几乎成了企业“标配”。“企业的互联网平台搭好了,但是设备接不进来,看似智慧的平台成了‘花架子’”。麦杰科技总经理郑雁鹏长期从事工业数据管理工作,对如今企业“一窝蜂”安装智慧平台现象表现得异常冷静:有的企业安装了智慧平台,但平台上用的都是离线数据,平台和生产线没有连接在一起,怎么能实现给工厂“赋能”?而工厂数字化转型,最主要的就是解决智慧平台和生产设备“两张皮”的问题。

数据采集,是工厂数字化转型遭遇的第一个难题。

采集生产设备的数据,关键是读懂设备的协议标准。“就像给手机充电,只有读懂手机的协议,充电器才能把电充进手机里。”郑雁鹏说。作为快消品的手机,即使是不同品牌,如今基本也都做到了充电协议一致,但是要读懂工厂设备的协议,在郑雁鹏看来,“比登天还难。”

且不说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协议标准不同,即使是同一厂商不同型号的设备,协议标准也不一样,甚至不同生产批次,同一型号设备里面的协议也很可能不一样。如果面对的是一台从未接触过的新厂商生产的设备,就像发现了一个村落的“未知的语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万国部队’。需要把每一台设备的协议读懂才能进行数据采集,这非常难。”

如果连企业生产设备的数据都采集不到,数字化转型从何谈起?“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有人和钱就能‘砸’出来的,而是要一点一点地突破。”

为此,麦杰科技花了20年,研发出了一套工业互联网一体化数据管理架构方案,其自研的工业软件实时数据库“openPlant”,不仅支持传统及虚拟化架构下的Unix、Linux、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还全面支持国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为中国企业智能化升级搭建起一条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openPlant数据库提供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在工业实时数据处理领域的垄断,跻身全球数据库顶级产品行列。

让数据“动起来”

读懂了工厂里设备的数据,存到哪里?

“对企业而言,GB级的数据储存就已经很大了,但是从工业上来看,GB体量已经完全不够。”郑雁鹏举例说,一台风力发电机上需要检测的点位有1000至1500个,而一个风场中至少有100台风力发电机,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对数据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

麦杰科技专门研制了工业硬件产品——“边缘计算终端”。从外观上看,这个黑色的小盒子不过一本书大小,但其内嵌高性能工业实时数据库,具备毫秒级数据实时采集能力,还能够实现数据超高压缩,能让压缩比达到1:300,原本需要300GB存储空间的数据,如今只占用1GB,还有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智能压缩三种模式供用户自主选择,在有效保障数据精度的前提下提供最优数据存储模式。

更进一步说,数据不是“为了存而存”,而是“为了用而存”。只有让采集的数据“动起来”,工厂里的无人生产线才有希望“转起来”。

在手机制造等精密加工行业,对实时数据的需求很高,“在一个精密加工车间内,数控机床有三万台,对数据流通的要求可达到毫秒级。”郑雁鹏说,对此,“工业大数据一体化平台”便发挥了作用。

结合其工业实时数据库系统研发成果和上千家工业企业的工程实施经验,麦杰研发的工业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具备数据集成与开发、生产运维调度、离线与实时分析、数据质量治理与资产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应用搭建、系统运维管理等全栈数据研发能力,“花架子”成了“指挥棒”,工厂里的生产线越转越快。

目前,麦杰科技已经为遍布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环保、钢铁等众多行业超过1000家大中型客户提供工业数据管理服务,麦杰的工业物联网数据平台已经为超过8000万台设备提供数据连接和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