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夏:“互联网+”重塑教育业态

地处西北腹地的宁夏,一直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难题。2018年7月,教育部批复宁夏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教育部帮助做顶层设计、全国知名专家汇聚宁夏全程指导、全区教师敞开怀抱积极应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宁夏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开启了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千里教学“一线牵”

“请原隆小学和二十一小的同学举起你们的作品……老师看到了,你们剪得非常棒!”

通过一方电子大屏,相隔1000多公里的宁夏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和闽宁镇原隆村原隆小学五年级学生,正与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学生共享“动态之美”艺术课堂。“娃娃们之前几乎没上过美术课,这学期有了同步课堂,非常激动,我也学到很多。”原隆小学唯一的美术教师张慧霞说。

教育是获取知识、促进起点公平的关键。而在宁夏一些农村地区,教育和当地土地一样“贫瘠”:不少教学点只有一名承包全科的老教师;当城里娃能与外国人流利对话时,山里娃甚至还讲不出标准的普通话……

自治区教育厅厅长李秋玲说,“互联网+教育”可以突破地域、时空限制,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投入提高教学水平,缩小办学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在政府主导下,宁夏全区所有学校(含教学点)全部接入互联网,百兆以上网络宽带学校覆盖率从2018年初的25%提升到100%,其中46%的学校网络带宽已达到200兆以上。

“信息高速公路”让宁夏更多贫困地区孩子能听到好老师的讲课,开拓他们的眼界。目前,全区60%的中小学校通过在线互动课堂,实现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辅导,有效解决了薄弱学校和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开不好开不齐英语、音乐等课程的问题。

“我们将不断扩大同步课堂覆盖面,争取明年全区所有学校都能开设同步课堂。”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索峰说。

颠覆传统提质量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已难跟上时代大潮。

“教育要现代化,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拥抱信息化,同时要警惕从‘人灌’到‘机灌’的换汤不换药的做法。”索峰说。

在银川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英语课上,学生六人一组,观看教师张培通过“教育云”平台随机播放的朗读课文的视频,这是他们昨晚的预习作业。随后,张培将导学习题推送至学生手中的平板,让学生合作完成,大屏上实时显示完成人数与正确率。针对大数据分析出的主要问题,张培先让学生探究学习,随后重点讲解。

从灌输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信息技术,课堂“权杖”正逐步移交到学生手中。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叫作“教育云”的平台。

打破资源壁垒和信息孤岛,宁夏建成统一管理运营、供全区师生及社会公众免费使用的省级教育云平台,汇集国家、第三方和本地优质资源2300多万件,教学和管理软件100多个,涵盖各级各类学校教研、评价、服务等内容。

目前,宁夏已有77%的中小学教师利用“教育云”提供的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等功能,开展教学活动。

“起初很多教师不愿接受,现在不借助信息化就感觉落伍了,确实是看到这种教学的优势了。”银川市二十一小教研室主任宋海峰说。

面向未来育新人

李秋玲说,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形态,而且颠覆了传统的学校结构;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法,而且变革了教育模式,甚至重塑教育业态。

这一年来,宁夏有的学校建起机器人、人工智能、创客教室等现代化教学功能室;有的学校开设3D打印设计、智能机器人拼装、云厨房体验、编程等跨学科综合素质培养课程;还有的学校将传统课程与现代技术融合,开设了智慧书法教室、智慧音乐教室……

“接触课本之外的新事物,孩子综合能力会更强,今后选择就会更多,能更自信地适应社会‘大学校’。”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海宝校区执行校长滕虎说。

如果说,“互联网+”拓宽了中小学生创新素养教育的渠道,那么对于更加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互联网+”则让职教学生在教室“实习”,把“纸上”得来的知识转化成亟须的技能。

宁夏开设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汇财代理记账工作室”,让学生在课上为厦门代理记账公司远程记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学生通过一体机,向服装厂高级设计师“隔空”学习最新制衣技术……

“‘互联网+’实现了产学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他们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就业率大大提升,本校毕业生如今供不应求。”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焦玉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