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须严守防控责任
最近,北京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复工后,一名员工感染新冠肺炎引发社会关注。目前,已有包括该公司员工在内的82名密切接触者被隔离。同时,北京市发改委约谈该企业负责人,要求其全面查找防控工作流程中的漏洞并立即整改。
当前,各地企业正有序复工复产,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容不得丝毫侥幸和懈怠。企业复工复产,前提是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为此,北京市日前专门发布通知,要求所有返京人员到京后,均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并出台了47个行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
然而,在执行环节,少数企业管理者或因认识上不足、思想上麻痹,或因行业竞争压力,单纯追求经营指标,未能严格执行相关防控规定。最近,各地披露了多起因企业复工防控不力发生的聚集性疫情,部分企业因防控工作做得松弛懈怠、不严不实被监管部门公开通报。
一家企业,少则几十、上百人,多则数千乃至上万人。企业复工复产之后,人员流动性增多和员工相对集中的特点,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绝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果只注重经营业绩,不落实防控工作规定,导致疫情传播或扩散,显然会重挫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因此造成停产停工,还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大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厘清“短期账”和“长远账”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可以说,有效防控疫情,确保员工健康,不仅事关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企业不容回避的法定义务。中央多次强调,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各地也出台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防控工作机制。避免企业集聚性疫情发生,除了员工个人要做好安全防护之外,企业管理者更要落实好中央要求和地方规定,通过严之更严、细之更细的举措,切实防患于未然,最终化“两难”为疫情防控与企业经营“双赢”。(祝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