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受此次疫情影响,许多行业和企业都遭遇了一定困难,但也有一些企业积极化疫情危机为发展契机,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就在此次疫情中展示出了以创新促发展、化危为机的能力。

公司统筹中建环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在疫情期间迎难而上、危中求机,聚焦复工复产后可能爆发的消杀需求,第一时间研制出“速净舱”,并迅速投放市场。目前,该产品已在武汉方舱医院、北京冰立方等30余个项目上安装应用,助力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事实上,以“速净舱”为代表新技术新产品只是中建发展近年来统筹各子企业聚焦行业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加速推进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

打造流域水环境治理标杆

南海之滨,深圳坪山,有一条纵贯全区的“生态长廊”,这里清风碧水、群鹭栖憩,树木葱郁、繁花似锦。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一副令人避而不及的景象。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就是深圳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中标牵头单位——中建水务。

引进院士专家团队,创新提出“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治水理念,创新应用“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布处理、就近回用”分布式治水新模式,创新采用“精准截污”“精准清淤+资源化再生利用”等行业领先技术……

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使该项目超预期完成交界断面水质考核任务,获评“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和“最具示范推广价值案例奖”,实现了“行业标准、深圳模式、中建示范”的创优目标,为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建方案”。

依靠核心技术赢市场

位于浙江温州的西片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25万立方米/每天,出水指标为一级B标。近年来,随着接纳管网处理水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厂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提标改造迫在眉睫。

中建环能在该项目上应用自主研发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MagCS磁介质集约化提标改造技术,对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总磷量进行进一步去除,使出水水质达到了一级A的排放标准。相比常规工艺,该技术工艺可使水力停留时间缩短45%以上、药剂节约30%以上、磁介质回收率≥99.5%。

该技术目前已在温州、泉州、深圳、广州、江门等20多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中成功应用。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建环能目前已打造6大技术平台,推出了以污泥低温干化、孔板格栅等为代表的9条产品线和15种技术产品。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技术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专利共232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

“智”创安全管理新模式

长期以来,地下工程施工全受到施工环境、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难题,中建发展所属中建智能牵头研发“中建云隧道智能管控系统”,利用一根内置无线通信芯片的线缆,就可以实现无线语音通信、有卡人员定位、无卡人员入侵探测定位跟踪、在线电子巡查、基于宽带的数据交互和视频会议等功能。

该技术目前已在深圳地铁13号线六工区盾构段及全国首个老旧小区管线改造项目(三里河项目)中成功应用,有力提升了项目的安全管控能力和人员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力和资金投入。

围绕疫情期间产生的远程检查新需求,中建智能还研发推出“安全生产远程监管协同平台”。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打开电脑,平台瞬间将您‘带回’项目现场,以‘第一视角’参与工作,还能够实时与多人协同开展工作,沟通更加高效。”平台研发人员介绍道。

创新技术产品走出国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不仅为沿线各国的基建发展注入了重要动力,更为中国创新技术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巨大支持,而中建铝也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和受益者。

2019年,中建发展所属建筑新材料企业中建铝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埃及新建行政首都CBD建设,承担了项目C01、C04、D01、D02、和D03楼的建筑铝模板设计和生产任务。

期间,该公司克服国外与国内建筑铝模板产品在设计体系、标准规范、材料要求、生产加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整合内部资源,全力以赴开展技术攻关。该公司埃及项目负责人表示,参与埃及新建行政首都CBD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和技术水平,为公司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拓展了市场空间。

聚焦主业,产业创新,助推中国建筑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建发展的重组成立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公司还牵头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个,参加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创新成就展,被评为“表现突出集体”;牵头组织参加央企熠星创新创意大赛,所属子企业中建电商“云筑劳务-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获大赛一等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栾笑语 通讯员 王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