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近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Z,002044,以下简称“美年健康”)联合推出《健康中国?体检大数据心血管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美年健康首席科学家和美年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宁毅博士在《报告》发布之际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心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体检机构应该科学和积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有效防控慢性病流行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疾病排在死因顺位的第一位。心血管疾病在全球人群的发病率及致死率极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近几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占据各种死因的首位,心血管病防治形势严峻。

据宁毅介绍,这个报告是多个学科数十位科学家同伴倾注心血的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是主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些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吸烟、身体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等。

“上述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关键还是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宁毅强调,“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应该需要特别重视可改变因素来防止心血管疾病,国内外均在提倡心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适当体育运动、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和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的范围。预防心脏病的健康饮食是多吃蔬菜水果,包括生食蔬菜水果,吃杂粮、坚果、鱼类、鸡鸭肉和使用植物油,如果饮酒的话,要限量适度。要少吃红肉、精加工米面、加糖饮料和食品,少盐等。我们正在逐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的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

防控慢性病流行,助力“健康中国”

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人民健康提升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无疑成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重要一环。作为预防慢性病、防治亚健康的重要关卡,体检机构在迎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要追求更高品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和公共卫生责任。

在此背景下,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和美年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和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为学术支持单位。《报告》通过“体检”视角,以2018年为观察周期,以美年健康体检中心的1560余万例成人体检数据为研究对象。全面围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靶器官损伤和心血管疾病三个维度,展示大规模体检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和分布特征,从而为制定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期望提高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的关注,引导居民通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来避免或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降低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和死亡风险。

“通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増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健康饮食、戒烟等个人可改变因素,从而促进我国居民达到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最终为有效防控慢性病流行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宁毅说。

科技创新赋能,四个方向构筑生命科技生态

心血管疾病,预防重于治疗,定期做健康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患于未然。美年健康在心血管疾病筛查方面一直注重通过科技赋能医疗,并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将疾病预防的端口前移,提高生命质量。

在传统的心血管体检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提供更多标准化、高质量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体检中心,以往使用传统的冠状动脉CT检查,扫描心脏需要注射含有碘制剂的造影剂,有导致人体过敏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从去年开始,美年健康在30个主要城市引进了无创冠脉核磁设备。该设备不需要使用造影剂,利用具备核磁检测无创伤,无辐射可以反复检测的特点,更准确成像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检出水平的同时,还提升了用户的体检感受。

目前,美年健康去年还牵头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无创性脑血流灌注功能定量评估系统研发及临床验证”研究并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该项目研发的新型脑血流灌注影像功能评估技术将为更多卒中患者早期识别提供影像新证据,期望预防和降低卒中的发生,为扩大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时间窗提供影像依据,使更多脑卒中患者通过本项目技术评估得到救治机会,降低致残致死。

基于在规模和体量的传统优势,美年健康正着力构建数据驱动的生命科技生态,并在从四方向努力。首先,服务于公共卫生,通过绘制疾病地图,识别流行重点区域,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为相关疾病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第二,促进临床科研,利用体检数据,展开各个生理系统的研究,夯实临床科研的基础;第三,转化产业成果,通过数据引导和推动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包括医疗保险和医药研发等;第四,也是重要一点,立足体检和健康管理本身,提高体检服务质量和扩大覆盖率。

“质量是医学服务的底线,只有在坚守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才能扩大覆盖人群、普惠更多的民众,造福于百姓。”宁毅强调。